班宏:“改”到农户心坎上 “改”出发展新空间
问:仁和区是如何结合区情水情特点来开展水权水价改革的?
班宏:仁和区属干热河谷气候,旱季长达8个月,农业供水矛盾较为突出。自2017年起,仁和区从抓水权分配、水价形成、水权交易三个关键环节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一是水权分配上,户户有水权,户户有水用,解决无序用水、供需不均的问题。二是水价制定上,因村施策,让群众全程参与、协商定价,“用明白水、交明白费”,让用水付费形成共识。三是水权交易上,鼓励用水户之间开展交易,实现水资源二次优化配置和余缺调剂。可以说,我们抓的这三个关键,核心还是围绕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用水需求,强化水安全保障,因此也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改革面积21.5万亩,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左右。
问:在推行水权水价改革的过程中,仁和区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班宏:最大的困难还是区情水情带来的两大难题: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用水矛盾导致产业发展受限,特色产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以仁和区的特色产业——芒果种植为例,保灌芒果亩均产量为2000公斤以上,而干旱缺水的亩均产量不足1000公斤。二是水利基础设施配套有短板。仁和区山高坡陡,村庄布局分散,耕地零散,水利工程施工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一些灌区节水设施还不完善。针对这两个困难,仁和区正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全力推动实施“提水灌攀”项目。攀枝花市充分结合丰富的水风光资源,谋划“抽水蓄能+攀枝花灌区工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主体在仁和区,建成后可实现从金沙江年提水1.4亿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缺水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水源工程。按照“大、中、小、微”相结合的系统治理体系,建设“以光发电、以电提水、以水促产、以产增收”适合山区特点的分布式水源工程。三是多元投入补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区级国有平台公司领投,社会资本参投,村集体、村民共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比如,新街村的一个水权水价改革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420万元,项目所有权属村集体,村民占60%股份,不仅有水用,享受水费优惠,还可以分享经营收益,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问:水权水价改革带来了哪些实际成效?
班宏: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改革核心区农业节水率普遍提高3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提高到0.85。二是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以水定产,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芒果种植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8000元,优质晚熟芒果已成为一张“金名片”。三是示范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建管运营”一体化为引领,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为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基础。四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通过“水资源”到“水资产”的转变,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户增收。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