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工序紧密 责任细化
信息来源:责任编辑:陈帅
发表时间:2024-08-02
□本报记者 刘艳芹 通讯员 陈昌林
陕西省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南干线黄午Ⅰ标11号洞控制段,近日完成设计目标4 615米主洞掘进任务,成为黄午隧洞第一个上下游同时完成设计掘进任务的主洞。
“我们将继续做好11号洞的二次衬砌工作,以及12号、13号隧洞的开挖准备工作,力争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七局集团)引汉济渭黄午Ⅰ标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陈昌林表示。
抢时间 赶进度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黄午隧洞全长69.455千米,沿秦岭北麓浅山地带布设,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是引汉济渭工程直接向西安供水的控制性工程。黄午Ⅰ标11号洞控制段自2021年11月5日开工以来,中铁十七局集团克难攻坚,于2023年5月28日完成11号洞下游段1 915米掘进任务。
7月9日早上,细雨纷飞。走进11号洞内,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在钻孔,手中的风枪高频率跳动飞转,钻头与岩石的撞击声响彻整个掌子面。
“施工中,我们不仅合理安排工序,还采用新工艺和先进机械设备,提高效率,日平均进尺4.7米。”中铁十七局集团引汉济渭黄午Ⅰ标工程管理部副部长司文强说。
据司文强介绍,为抢时间、赶进度,项目部不仅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奖优罚劣制度,配足车辆机械和一线作业人员,并在洞内专门配备管理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及时解决现场突发问题,协调各工序紧密衔接,采用聚能爆破法爆破,利用湿喷机械手喷射混凝土,比人工操作速度提高1.5倍。
“今天我们完成上游段2 700米掘进任务后,11号洞整个掘进任务就全部完成了。”陈昌林高兴地说。
攻难关 提质效
黄午Ⅰ标11号洞位于秦岭北麓,岩层以云母片岩为主,施工难度大。项目部克服隧洞涌水量大、围岩自稳能力差、富水区围岩遇水易软化变形等不利地质因素,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实现了质量优良和安全零事故的“双目标”。
“我们利用拱架封闭成环、超前小导管注浆、增加两侧边墙锁脚锚杆等方法增加围岩自稳能力和抗压强度,有效解决围岩变形问题。”司文强说。
项目部建立质量运行保证体系,对所有参建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严格质量规范标准,实行施工过程“三检”制验收(班组长初验、施工队复验、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终验);每月组织各施工班组进行质量培训和技术交底,对质量管控要点、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的流程及方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并组织考试,考试通过后方可上岗作业。
“拱架间距是多少,喷射混凝土厚度要达到多少,锚杆的长度和数量是多少,这些都是培训中要掌握的内容。”施工人员甘定文说,“培训根据从事工种、当前施工内容等实际应用需要开展,很实用。”
“哪一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进行下一道。”司文强指着洞内一处边墙说,“混凝土喷射平整度不达标、厚度不足的,一律要重新补喷,直到达标。”
强措施 保安全
“我们每天在这都要对当班工人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告知风险点、危险源、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等,时刻提醒一线工人注意安全。”指着11号洞进口处设置的安全平台,司文强介绍。
安全重于泰山,细节决定一切。项目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狠抓安全教育培训和责任落实,在距11号洞口约10米的地方设置防汛责任牌、防汛逃生示意图等,压实安全责任,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洞口设置车辆道闸和人员通道,进出自动识别并登记。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能清晰地看到进洞施工的车辆和人员。
由于措施到位,项目部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开展的劳动竞赛评比中,2022年、2023年先后两次获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23年荣获“施工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保持了开工以来“零事故”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