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变应变求变
水利法治建设“跟进一步”的主动作为
发表时间:2024-03-22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岳虹 文/图
《节约用水条例》近日公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加强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节水立法取得重要成果。
不只在节水领域,党领导下的治水实践波澜壮阔。时至今日,已进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水利法治建设作为治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使命、机遇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如何敏锐地察觉新时代对水利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完成好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如何主动拥抱变化,从中寻求水利法治建设的发展新机遇?
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水政工作会议上,记者趋近观察,了解水利法治建设在识变、应变、求变中“跟进一步”的主动作为。
识变
察时代所需,明前进方向
水法,我国水利领域基础性法律。2024年,水法迎来历史性节点,在1月举行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加快水法、防洪法修改列入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的重点工作任务。
我国水法于1988年正式实施,2002年修订,至今已超过二十年。二十多年来,我国治水兴水管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重新对水法进行修订,更好满足时代需求。
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呼吁下,2023年,水法修改正式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水法修改,责任重大,如何才能保障修改方向正确?“要着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转化为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准则,以良法促善治。”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大勇说。
2023年12月,水利部发布《水法修改工作方案》,在部水法防洪法修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成立由分管副部长担任组长的水法修改工作组,全力推动水法修改各项工作。此前,自2002年水法修订实施以来,水利部持续跟踪水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并开展了大量专题研究,为水法修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根据方案,水利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系统观念,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及水文化制度需求,总结提炼水法实施经验和改革成果,优化完善各项重点制度,力争2024年12月底前形成比较成熟的水法修改草案稿。
不仅限于水法修改。水利立法工作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拓宽立法领域。截至2023年,长江保护法明确的水利配套规定已基本完成,黄河保护法配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节约用水条例》从起草到审议通过历经20余年,目前已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水利法治建设指明方向。
加强监管,前移关口,形成预防有效、反应快速、程序规范的处置机制,成为水利法治“治未病”的方式。今年3月,水利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提升水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并从健全新型监管机制、加强智慧化监控手段等方面出发,为各地强监管指明方向。
瞄准风险防范,水利法治建设紧盯涉及公共安全、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依法防范水利重大风险。2024年4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将正式施行,为强化对重要水源地、重要敏感水域、重大水利工程的法治保障提供借鉴。
应变
为水利行业强化社会管理提供保障
2023年,四川省水利厅就涉水违法违规问题约谈蜀道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广东省水利厅组织查处韶关市龙洲岛涉河违建案、龙门县红色水乡涉河违建案,责令拆除违建别墅300余套……关注各地近期的涉水执法实践,不难发现,水利监管涉及的行业、企业(单位)越来越多,其社会性越来越强。
随着幸福河湖建设在全国普遍开展,群众身边的亲水空间越来越多,产业发展的涉水领域和环节也越来越多,水利监管与群众生活越来越近。
新时代发出明确信号,要求水利行业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如何适应新变化,因势利导开展水利法治建设?
在水政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政人就水法修改展开讨论。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应当扩大水法的适用范围,将其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逐步拓展到包含河湖保护、水工程保护等在内的水利各领域、各方面,希望这次修改,能使水法成为开展水利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综合性依据。
不少地方选择将河湖长制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拓展水利社会管理职能。山东省用好河湖长制考核评价机制,在省对市一级的考核评价中为水行政执法专项赋分。“这项赋分体现了各地严格执法、维护河湖管理秩序的力度,将其纳入河湖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将促使各地市对水行政执法进一步重视起来。”山东省水利厅政法部门负责人说。
四川省创新推行“约谈一批、挂牌一批、处罚一批、曝光一批、信用监管一批、移交司法一批”的“六个一批”机制,通过机制创新,综合运用市场信用监管、司法等力量,提升水行政执法威慑力。2023年,四川约谈企业、单位400余家,挂牌督办案件42件,信用监管单位40家,有效促进了水利行业社会管理作用的发挥。
加强水利普法,提升群众对依法治水工作的认识,从而尊法、守法,支持依法治水各项工作,也是提升水利行业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剖析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向群众宣讲成为有效方式。湖北省水利厅官网开设水行政执法以案释法普法系列专栏,并制作普法视频,加强普法宣传。云南综合运用水利厅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发布60余个典型案例,扩大传播覆盖面。各地还探索开展了线上答题,组织线下水法治宣传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不断丰富面向社会进行水利法治宣传的手段、方法。
水利行业本身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责,水利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正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利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水利领域共有25个面向社会的审批事项,包含108个子项。针对25个事项,水利部逐个印发实施规范,组织编制并同步公示办事指南和工作细则。北京、天津等地推动水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不见面办” ,广西、湖南、河南等地优化更新办事指南和服务流程,推进水利政务服务便利化。
求变
在数字赋能中把握发展主动权
电子大屏幕上,一张张监管系统截图展现。容纳上百人的会场安静下来,大家都在专心聆听关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直管河段河湖采砂智能监管系统的分享。
“系统能够依据预设坐标自动构建电子围栏,实时监控并记录船只位置和采砂深度,一旦船只越界或超深开采,系统将立即触发警报并自动记录运行轨迹。”来自黄委设计院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董栋介绍,通过系统,还能以船只的颜色来辨认其是否为正常开采作业,绿色为正常合规开采,黄色为越界但未开采,红色为越界或超深开采。系统还有AI(人工智能)报警功能,一旦发现非法采砂船只,将会发出警报,通知工作人员处理。
信息化平台成为了黄委采砂监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不只在黄委,不只在采砂监管领域,数字赋能,“智慧监管”,成为水利法治建设主动求变,不断提升质效的抓手。
2023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利用卫星影像解译发现疑似水事违法项目200余个,大大提升了水行政执法的精准度。
福建将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单位乙级资质电子证照新办、延续、变更、注销事项作为“AI即办”试点上线,企业通过“AI即办”系统,按照告知承诺制事项办事流程操作后,可“零等待”拿证,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关于提升水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的指导意见》明确,可以通过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来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
2024年,水利部计划选取三峡、丹江口等重要水库、水源地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搭建执法信息管理平台,从体制机制完善、人员装备保障、信息汇集处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监管水平,进一步加强探索,积极推进“智慧执法”。
新使命,新任务,新征程。水利法治建设将在识变、应变、求变中,不断前行,“跟进一步”,更好保障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3月22日
作者:岳虹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