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标杆
——写在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两周年之际
□本报通讯员 余璐 任敬存 李辉 金彦伶 尹安宁
炎炎夏日,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主隧洞施工现场,洞内三臂凿岩台车凿壁穿行,洞外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的大屏上数字模型同步演示。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帷幕。两年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全力建设“安全、精品、绿色、智慧、阳光”引江补汉工程,打造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标杆。目前,引江补汉工程主隧洞掘进已突破两公里,沿线15条施工支洞掘进已超9公里。
坚守安全底线 建设“安全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输水线路总长194.7公里,具有大埋深、长线路、大洞径等技术特点和高地应力、高水压等地质难点。如何筑牢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安全防线,是建设者们的必答题。
两年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开展洞内逃生、防滑墩、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施专项检查,持续强化风险防控。
今年5月10日,一场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湖北省保康县土建标10号竖井上演。“本次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应对突发安全险情的综合处置能力,为项目后续施工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引江补汉工程建管二部质量安全处处长于泽刚说。
以演促训、以练应战,这是江汉水网公司保障工程建设安全的一个缩影。如今,针对大规模的钻爆法施工,公司逐渐形成了隧洞掌子面施工管理的标准化工艺工法,安全管理“红黄白绿牌”制度也在工程建设现场推行,从根源上保障了安全生产。
坚持样板引路 建设“精品工程”
“我们获得了江汉水网公司颁发的一张‘绿牌’!”在江汉水网公司举办的施工质量首件制示范质量观摩交流活动现场,土建4标质量负责人陈佳兴奋不已,“我们的8号平洞隧洞仰拱及衬砌施工被评为‘首件工程’。”
江汉水网公司质量安全部副主任韦国虎介绍,首件工程是指标段内最先开工、工程量较大且工艺工序具有推广价值,能够对后续同类工程起到引领作用的工程。“我们全面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坚持样板引路,以标杆建设引领工程全线规范化标准化。”韦国虎说。
黄河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师应敬浩对首件工程认可制颇有感触:“从首仓混凝土的问题中总结经验,第二仓混凝土质量大大提高,浇筑时间能比第一仓缩短9个小时。”
如今,江汉水网公司先后推出了10号混凝土路面、8号仰拱施工等一批样板工程,在全线起到示范作用。此外,江汉水网公司还通过组织各参建单位签订年度质量责任书,强化履约管理,极大提高现场质量管理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绿色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地处鄂西山区,山高林密,河流交织,工程下穿多个生态敏感区。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引江补汉工程打造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标杆的前提。
走进位于三峡坝区取水口的引江补汉工程宜昌段,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我们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制度,努力从源头设计上打造绿色生态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建管一部主任万连宾说。江汉水网公司编制了引江补汉工程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报告,提出总体布局、实施时序、投资安排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方案。
江汉水网公司还鼓励使用绿色施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始终,擦亮“绿色工程”名片。
推进智能建造 建设“智慧工程”
两年来,针对引江补汉工程特点难点,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积极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指导江汉水网公司深入开展科技攻关。
在引江补汉工程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工程建设的各项数据。引江补汉工程建管三部工程处工作人员向志鹏介绍,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线路长、开工面多,现在想了解哪个掌子面的建设进展,打开数字孪生智能建造指挥中心系统就能看到。
这是引江补汉工程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目标的生动展现。两年来,江汉水网公司全面引进大机械配套作业、综合加工厂、智能拌合站、信息化实验室等智能建造技术,切实发挥科技力量。
“下一步,江汉水网公司将深入开展高富水断层破碎带超前灌浆、超前地质预报精度提升等重大施工技术研究,为隧洞快速、安全掘进做好技术支撑。”江汉水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必华说。
坚持一严到底 建设“阳光工程”
两年来,围绕推动引江补汉工程廉洁建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纪检监察组与湖北省纪委监委建立7项联络协作机制,工程开工后第一时间召开廉洁共建联席会,强化廉洁风险联防联控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洁风险立体防控体系。集团还指导引江补汉工程各建管部与工程沿线市县区纪委监委及参建各方签订廉洁共建备忘录,依托廉洁共建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建设环境。
作者:余璐 任敬存 李辉 金彦伶 尹安宁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