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11次编号洪水的“硬核力量”
□本报记者 张媛 通讯员 李沐桐 许毅鹏
今年珠江流域的暴雨洪水,比寻常年份偏早偏多偏强。4月入汛以来,11次流域主要江河编号洪水轮番来袭,北江、韩江先后发生特大洪水,西江发生2008年以来最大洪水,桂江桂林段发生1936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面对严峻汛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的统一指挥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各省(自治区)水利部门超前部署、连续作战、严防不懈,取得了流域暴雨洪水防御阶段性胜利。
下好“先手棋”
多措并举守安澜
凡事预则立。在汛期到来之前,珠江委便立足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最不利情况,召开流域防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开展防汛备汛检查,“一库一单”“一省一单”督促各地落实整改,并创新采用多种方式协助地方消除度汛隐患。
珠江委充分做好“防”的准备,抢抓汛前“窗口期”,组织编制覆盖全流域38座重点水工程的联合调度运用计划;审批21座重点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调度骨干水库腾出75亿立方米库容迎汛;编制完成珠江超标洪水防御方案、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保障方案,积极推进珠江等洪水调度方案修编,为科学指挥调度奠定基础。
珠江委还利用防汛“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平台开展实战化防洪调度演练,模拟西江、北江、东江同时发生特大洪水的极端情况,检验极端条件下防洪调度能力。此外,珠江委联合流域(片)八省(自治区)水文部门开展水文应急监测演练,全面提升协同作战和应急机动能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汛前“练兵备战”成效尽数显现。珠江防汛“四预”平台在防御北江特大洪水时,提前4天预报北江发生编号洪水,提前两天预报北江发生特大洪水,主要控制断面石角站洪峰流量预报精度达95%,为防汛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打好“主动战”
“最强兵团”齐发力
王牌在握、长缨在手。珠江委立足流域全局,上下游统一联动,干支流协同配合,运用流域“最强兵团”,展现防御“硬核担当”。
针对北江特大洪水,珠江委通过精准调度飞来峡等水库群拦蓄洪水4.54亿立方米,成功将北江特大洪水削减至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内,在确保广州、佛山、清远等保护对象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避免了启用潖江蓄滞洪区,减小飞来峡库区防护片启用范围,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6月中下旬,面对韩江特大洪水和西江连续两次编号洪水,珠江委精细调度棉花滩、高陂等水库拦蓄洪水4.7亿立方米,分别削减汀江、韩江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4500立方米每秒。同时,调度西江16座水库群拦洪50.88亿立方米,削减梧州站洪峰流量4300立方米每秒,并指导调度桂江上游水库群拦洪削峰,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桂林等地防洪压力。
7月上旬,珠江委充分考虑降雨的不确定性,滚动优化西江洪水调度方案,下发28道调令联合调度西江干支流27座水库,拦蓄洪水29.74亿立方米,削减梧州站洪峰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减少超警时间两天。
勇挑“千斤担”
夯实职责显担当
防汛抗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各部门各领域,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珠江委充分发挥流域牵头抓总作用,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凝聚起防汛抗洪强大合力。
流域各省(自治区)水利部门认真开展防洪调度、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工程巡查、防汛抢险等工作;珠江流域气象中心等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加强与水文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南方电网、广西电网、珠江航务管理局等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积极配合流域防洪统一调度,保障调度有力有效。
珠江委委属各单位尽锐出击、协同作战,水文局密切监视流域雨水情发展态势,及时发布洪水预警42次、预警预报信息15万余条,监测各类水文要素超120万次;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委属单位迭代升级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西江局集结骨干力量赶往梧州、柳州等重点地区协助洪水防御工作,累计巡查重要堤段超74公里;技术中心防御工作专班派出专家组赴一线协助指导洪水防御工作,做好通信网络保障;珠江设计公司紧盯工程调度运行状况,实时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百色水利枢纽、大藤峡水利枢纽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当前,珠江流域处于防汛关键期和台风活跃期,防汛工作须臾不可放松。珠江委将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应对后期超强台风登陆和发生极端暴雨洪水的各项准备,全力以赴、奋战不止,筑牢珠江流域防汛抗洪的坚固防线。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7月20日
责任编辑:王瑜 校对:王子月 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