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林 徐瑞春
连日来,笔者驱车穿行在江西吉安市青原城区大道上,只见街道整洁,车行有序,一个个生态公园内游人如织,仿佛入画……
近年,青原区委、区政府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以生态建设为载体,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该区荣获了省级生态县(市、区)称号。
生态立区:战略引领焕发满眼春
青原区坚持把生态区创建作为发展头等大事来抓,注重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创建各项任务,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班子;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召开生态区建设工作会,多次召开现场办公协调会,研究生态区建设工作。
青原区用生态理念谋划发展,注重规划引领,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青原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对全区生态区建设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定位和划分,确保生态区创建各项指标超前科学,各项重点任务绿色环保。
青原区把增强全民生态意识作为生态区建设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全方位、广覆盖、深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环境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
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GDP目标
青原区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生态工业蓬勃发展。青原区重点发展上规模、低耗能、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和产业,发展引进科技型、环保型企业,建成电子信息、低碳节能照明、新型材料等一大批环保企业,使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环保投资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吉安河东经济开发区利用现有绿色能源,先后引进吉瑞生物、荣威生物、迦南化工等一批大企业,形成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生态农业迅速崛起。青原区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行猪(鸡)、沼、果(菜)等种养模式,安装生态灭虫灯4000多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6万亩;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建成户用、联户及养殖小区沼气池7800余座、大中型沼气池10余处,清洁净化农村环境;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1个,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场19家。2012年,青原区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生态旅游美丽蝶变。青原区围绕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要求,实行一、二、三级及外围保护区管护制度,规划建设多处生态绿地,对景区裸露地实施造林绿化,绿化率达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4% ;投入100多万元建设景区垃圾中转站,增加垃圾箱100多个,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无公害处理,推进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青原区接待游客192.28万人次,增长8.9%;旅游收入15.45亿元,增长9.1%。
生态宜居:以人为本普惠民生
青原区着力打造新兴工业集聚区、滨江生态宜居区、城市商贸拓展区、休闲度假旅游区、统筹发展实验区“五区”青原,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近年,青原区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4.8%;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路网和景区通道绿化工程,栽植大乔木等树种3万多株,绿化率达46%,亮化率达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以上。
青原区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运作方式,认真开展垃圾处理工作,目前区内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已覆盖8个乡镇、街道和100多个村,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4%。各乡镇积极开展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形成了“氧化塘+人工湿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
如今的青原区,天蓝,地绿,水清,良好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助推青原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道上豪迈前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