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边境 通讯员 马明印
近年来,吉林白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加快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普惠民生、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加快白城崛起振兴,建设美丽宜居白城,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奠定坚实基础。
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3年以来,在吉林省水利厅领导下,白城市全力推进河湖连通工程建设。这项工程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湿,引蓄嫩江、洮儿河等洪水资源,连通160个泡塘,构筑水域网络,旱时供水,涝时蓄水排水,为水生态建设增添新鲜“血液”。工程实施3年来,累计完成投资近4亿元,连通泡塘40个,增加蓄水量14.5亿立方米,改善恢复湿地61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90万亩,增加水面180万亩。向海、莫莫格两大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兴牧旺,碧水蓝天,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得以再现。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还带动了白城市重大项目的落地。2014年,白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入选“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白城市进一步加强了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了嫩江、洮儿河等大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嫩江堤防达到50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洮儿河堤防重点河段达到20年一遇~30年一遇防洪标准,洮南市、大安市和通榆县3座防洪城市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了分洪入向工程建设,使渠道过流能力由不足40立方米/秒达到80立方米/秒,最大程度地为向海湿地供水,极大地改善了沿岸及下游生态环境。2015年启动实施了月亮泡蓄滞洪区和嫩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仅两个月就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里要求的目标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了应有贡献。
水生态基础进一步夯实
白城市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坚持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打造美丽宜居白城的水生态基础。截至“十二五”期末,白城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6.38%,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5,纳入考核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按照《白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年,实施了九大体系的35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5亿元。白城市生态新区水系工程建设顺利完成,鹤鸣湖如期蓄水。大安牛心套保泡列入首批重点国家湿地公园,镇赉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同时,全市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780万亩,改良草场20.5万亩,新建改造人工增雨作业点30个,取缔、淘汰燃煤小锅炉296台,6个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中水回用项目竣工,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白城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水利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2013年以来,在吉林省水利厅的领导下,白城市谋划和实施了河湖连通、月亮泡蓄滞洪区、嫩江干流治理、洮儿河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几个大项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工程项目规划、初设、实施方案分别获得水利部和吉林省政府的批复并顺利实施。2015年国务院确定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吉林省占11项,其中,白城市占6项。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打造美丽宜居白城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支撑。
本文图片由吉林省水利厅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