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三峡工程与水力发电科普年会在宜昌召开
共促全社会正确认识三峡和水力发电

2011-11-11

会场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刘艳飞)11月11日,三峡工程与水力发电科普年会在湖北省宜昌召开。此次会议主要围绕三峡工程与水力发电的科普问题进行研讨,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社会对三峡工程、水力发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推动工业领域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先旱后涝,灾情频发,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一次次成为社会的热点。社会上个别言论将灾情与三峡工程联系在一起,误导了普通大众。其主要原因是,相关水力发电的科学知识缺乏普及性,缺乏一些能够用社会大众听得懂的语言阐述。因此,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认识和理解三峡工程和水力发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了此次会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后,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始全面发挥。尤其是今年,针对长江中下游河湖水位持续偏低,三峡水库加强了科学调度,及时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保障沿江地区生活生产用水。防洪效益凸显,长江中下游地区1500万人民、2300万亩耕地、城市和集镇免受毁灭性灾害;蓄水至175米后,三峡年平均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巨大的航运效益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的逐步抬高,三峡工程的生态调节作用也开始显现。 

  结合如何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水力发电以及如何普及公众科学技术知识等问题,与会的水电专家、科普作家、新闻媒体人等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认为,水电是当前全球科普工作的两块洼地之一,扭转大众对三峡的误解使科普的任务更为繁重,要改变“有道理、没声音”的局面,需要对民间的故意造谣的反坝宣传,针锋相对地予以揭露,同时还应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够从世界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水电的科普问题。

  武汉大学水电学院院长谈广鸣从中国电力需求与水电开发这个主题切入,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详细分析了中国的电力结构、电力需求以及加快水电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开发水电可以尽可能延缓煤炭使用的年限,让子孙后代有充裕的时间研发出可调节的新的主力电源。

  人民日报经济周刊主编高云才从媒体宣传和报道的角度谈了当前我国水电困局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阐述了水电的困局、党和政府的水电政策、水电开发面临形势及未来走向等内容,对大家提高水电认识和社会增强水电开发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总工程师吴生桂介绍了三峡工程鱼类增殖放流与三峡生态环境修复的关系,认为实施此项措施不仅促进了三峡鱼类保护维系了三峡水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政府对生态的重视度和媒体关注度,今后还应从事鱼类增殖放流的规划、规模、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做好科普的责任、科普写作中的问题、校园科普、少儿科普、科普的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来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工生态研究所等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1月11日

刘艳飞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