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侯钧宇 徐晶晶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治水理念,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开展以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5月,该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5年3月,《淮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省政府批复实施,计划通过2015-2017年三年试点期建设,实现“河清湖晏、淮水安澜、生态水城、水美淮安”的美好愿景。
走特色水生态文明之路
根据淮安水系特点和城市发展布局,《实施方案》提出建设高标准的水安全保障体系、集约高效的水节约体系、碧水畅流的水环境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严格规范的水管理体系六大建设任务及八大建设内容、十项示范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为99.55亿元,到2017年,淮安水生态文明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具体工作。为确保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淮安市制定了《淮安市2015—2017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三年行动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共同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水生态文明建设紧锣密鼓推进
目前,《实施方案》确定的八项建设任务全面付诸实施,南水北调清水廊道、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十项示范工程紧锣密鼓系统推进。
南水北调清水廊道工程将里运河、二河—淮沭河、金宝航道、淮河入江水道三河段、苏北灌溉总渠建设为清水廊道,通过实施河湖治理和尾水收集处理利用工程,强化清水廊道综合治理,构筑清水廊道生态屏障,确保南水北调沿线水质稳定达标。目前,里运河的堤防道路和绿化工程全部完成,洪泽县尾水生态处理一期工程完成,总投资1.9亿元的二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0%。
里运河文化长廊工程通过对里运河区域水体水系进行水系整理、污水整治、水体净化,提升水域环境,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公园,使里运河区域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目前,清江浦景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成为融合古今的历史风貌展示区、城市新客厅。
白马湖生态治理提升工程通过开展白马湖退圩(退渔)还湖、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和白马湖生态湿地建设,全面改善白马湖的水质,提升湖区生态环境,实现湖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退圩(围)还湖和清淤工程基本完成,投资3.1亿元的白马湖湿地公园、投资1.9亿元的森林公园核心区、投资1.1亿元的弃土区生态防护工程、投资6.9亿元的上游9条中小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等有序推进。
实现山青水秀河畅湖美的愿景
“我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同时还能切实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淮安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说。
水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效益显著。河湖水系连通和备用水源地工程建设,提高了全市的供水保障能力,自来水实现双水源或管网互联互备的全域覆盖;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有利于提升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最终创成生态市提供坚实保障,提升区域竞争力。
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实现,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明显提升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有效降低灾损;增加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水系连通、河道疏浚,可改善通航条件,促进交通物流的发展;实施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区域水质可得到有效改善,城市景观得到巨大改观,显著提升城市形象及品位,推动旅游行业的大力发展。
“过去,村里水塘、沟渠里是又黑又臭的死水,河道疏浚整治后,水变清了,岸变绿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清浦区和平镇越闸村河道疏浚整治后,村民们对此赞不绝口。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淮安市每年投入1亿左右资金,对县乡河道以及村庄河塘进行疏浚整治,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坚持生态治理,每年安排1-2条河道作为生态恢复的试点,通过对河坡、河堤种植花草等多种形式,防止水土流失,提供动物栖息地,既维护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又形成良好的河道景观。计划到2017年,农村集中居住区和集镇河段工程防护率达到90%,河道堤岸堤坡防护率达到50%,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站高点定位、持大笔绘就,不久的将来,一幅“山青水秀、河畅湖美”的生态美景必将呈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