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4日讯 (通讯员 黄瑚)江西省靖安县城潦河北岸,每天下午3时至6时,保洁员张先湧划着小竹排沿河巡逻4公里,从河中捞出塑料袋、水浮莲、杂物、菜叶等垃圾,从最初的上百斤到现在的寥寥几斤,这段河面基本看不到垃圾,河道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这是江西实施“河长制”一个小的缩影。
未雨绸缪 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
青山凝神韵,绿水秀赣鄱。江西水系发达,河湖众多,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犹如五个手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经湖口注入长江。全省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377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967条,总长度3.44万公里;常年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天然湖泊86个。多年平均降水量1638毫米,居全国第4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557立方米,均居全国第7位。据监测,江西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独特的地理气候给予了江西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赣鄱儿女自古以来爱山护水的实践让这片山水更加绚丽多彩。
翠绿青山衔金银,一江碧水淌财富。“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视察时,要求江西“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确保达标水质不污染,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省委、省政府立足“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实施“河长制”的决定。去年11月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在随后召开的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我省公布了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名单,“河长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高位推动 “最强团队”为水生态保驾护航
由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党政四套班子7位省领导分别担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省级“河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保护治理,堪称江西生态保护有史以来的“最强团队”,所构建的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在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体系最完善。
“河长制”工作开展伊始,起点高、规格高、力度大,强卫书记多次在高层会议上强调在全省范围实施“河长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河湖水质不达标问题专门批示“要把我省近20%水质不达标的河流、湖泊点出来、画出来,这些河段的‘河长’就要戴上‘红袖标’,要限期治理。”鹿心社省长多次对“河长制”推进工作作指示、提要求。尹建业副省长亲自调度“河长制”有关工作,并专程调研鄱阳湖区“河长制”工作。担任赣、抚、信、饶、修、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省级“河长”的省领导经常过问相应河流“河长制”工作进展,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序有力高效开展。
制度保障 牵住解决问题“牛鼻子”
水问题,表现在河湖,源头在岸上,实质是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及生活方式的问题,根子是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发展和生活模式。为更好地形成区域和流域治水合力,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江西把制度设计摆在重要位置。日前,已出台省级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为有效保障,规范推进“河长制”。
制定省级会议制度,确定了省级“总河长”、省级“河长”、省直责任联席会议规则,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协调解决河湖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搭建省直部门间、河流流经区域间以及全省范围内的调度协调平台,促进跨流域、跨区域、跨部门问题更好解决;制定信息通报制度,收集基层第一手资料,传递各方面信息,为各级“河长”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制定问题督办制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层层督办,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制定考核制度,衡量市、县“河长制”工作质和效,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营造出比、学、赶、超氛围;责任追究制度纳入《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对违规越线的责任人员及时追责。
问题导向 开展专项行动取信于民
《2016年“河长制”工作要点》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在全省范围开展“清河行动”。一是开展水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包括加强工矿企业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整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等。二是开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专项整治。包括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专项整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非法设置入河湖排污口专项整治等。三是开展渔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加强“三场一通道”和保护区巡查执法,打击禁渔偷捕、机械捕螺、电鱼药鱼行为,做好增殖放流工作。同时,强化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增强治水能力,为推动水生态领域的协作治理提供支撑。建立水生态污染综合执法平台,形成水行政部门牵头,环保、农业、林业、住建、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河湖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
“六治”引领 实施好具有江西特色的“河长制”
“绝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是省委的坚决态度和一以贯之的行动。构建“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江西,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省委书记强卫书在省级“总河长”第一次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前景令人期待,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进“河长制”,战略重点已明确,主攻方向已清晰。在接下来的达标河流不污染,不达标河流限期达标的河长制“考题”中,江西将以“河长主治、源头重治、系统共治、工程整治、依法严治、群防群治”作为实施“河长制”的具体方法,明确各级“河长”是河流治理的责任主体,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治水思路,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坚持“治污水、护好水,保水质、降水耗,控源头、管全程”的系统思维,大力推进重大治水工程,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治水模式,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新的时代,新的风情,在生态江西、人水和谐的清音中,江西以“河长制”为有力抓手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呵护一河幽然清水,坚定又从容地迈出“绿富美”之实践步伐,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