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小军 沈玉婷 特约记者 邱云
2016年,江西省吉安市在江西省河长制工作考核中荣获第一名,永丰县、泰和县、峡江县、青原区、井冈山市荣获县(市、区)考核前10名;大中型水库达标率由治理前的34%上升到100%;城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100%……
自2015年12月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吉安市以河长制为总抓手,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明确市级河长11人、县级河长107人、乡级河长511人、村级河长2334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吉安市水污染进一步得到治理,水生态进一步得到优化,水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山水相依、人文相伴、生态相连的“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河长制:高位推动护航水生态
6月初,阳光正好,居住在吉安城区古后河边上的周大爷与老友在一起吹拉弹唱,三五成群的人们在一起说说笑笑;河对岸不时传来响亮的“啪啪”之声,几位大爷正在饶有兴致地打着陀螺,一派舒适、休闲的都市风光。
吉安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水库星罗棋布,赣江流经吉安市264公里,有28条大小支流汇入,有1200多座水库。
面对复杂的水系环境问题,从2013年开始,吉安市强力推进水库水质治理,并写入每年的市委1号文件中。2015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吉安市启动“河长制”,全面打响了改善水生态的攻坚战。
2016年,吉安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以市总河长和副总河长身份,亲自签署吉安市总河长1号令,要求扎实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
“1号令”要求“河长制”工作做到“四个强化”(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调度、强化考核),对辖区内的县、乡、村河长所负责河道、职责、任务、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哪个河库出现问题,就对哪个河长问责。
此外,建立“清河行动”专项整治行动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逐一销号,对突出问题召开专题研究会,挂牌督办,必要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加强对乡镇和“河长制”责任部门工作考核,考评结果与乡镇综合考评、部门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河长、库长一肩挑,河流水库一起管。现如今,吉安的每一处河流,岸边醒目处总会竖着一块“河长制”河道管护公示牌,上面写着河长名字、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市民如发现河流水质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很快找到相关责任人。
“‘走河’已成为全市各级‘河长’的常态工作,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对这一片区进行‘走河’巡查。”万安县县长刘军芳说,身为赣江万安县段县河长,他要对河流的污染情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全面推行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田’,一河之长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说。
河共治:合力治污让岸绿水美
吉安县横江镇横溪村,一片碧绿,葱郁的葡萄架上缀满了果实。相较于市面上品种繁多的葡萄,这里靠绿色栽培技术种植的葡萄更受市民青睐。
“这些葡萄用的肥料,都是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绿色循环利用,既经济,又环保。”横溪村党支部书记肖光明说。
吉安县是生猪调出大县,养鸡产业也是特色产业,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可以堆成几座小山,对河流污染形成较大的压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吉安县开始实施有机肥加工项目,将畜禽粪便加工处理变成有机肥。每亩葡萄园可以消耗掉5千斤鸡粪,全县5万亩葡萄园就可消耗掉25000万斤鸡粪。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水的问题“病”在水里,“根”却在岸上。
为全面提升河湖水域的保护、治理和管护水平,去年以来,吉安市汇集环保、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开展了多次“清河行动”,包括非法排污口专项整治、水库水质专项整治、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城镇生活污水、城区黑臭水体等11个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水安全。
“这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形成治污合力。”吉安市水利局局长彭金平说,最新监测显示,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吉安市的“河长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河行动”只是治污的手段,要想实现污染源的“零排放”,还需提升截污能力,加强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吉安市省政府重点支持的77个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开工49个,完成投资1.4亿元,建成总长度96公里,泰和、新干等8个县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未来五年,吉安市还将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补充抵押贷款,筹资300亿元,对市中心城区、13个县(市、区)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彭金平说。
在农村,2016年,吉安市新建垃圾中转站70个,新增垃圾清运车3338辆。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率先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无动力压氧+人工湿地”模式的“生态疗法”,新干县溧江镇建成太阳能动力、微动力“生化+生态”污水处理设施。
“明确‘河长制’的同时,更要凸显‘河共治’的作用,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彭金平说,事实证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对水体生态的破坏。
河常治:全民参与让人水和谐
遂川县是赣江支流遂川江和蜀水河的发源地和主要流经地,承担着水土水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的重要责任。该县衙前镇就位于蜀水河畔,每天在这一河段总能看到保洁员朱德福忙碌的身影。
曾经,蜀水河碧绿纯净、鱼虾成群。这几年,农村白色垃圾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村民往蜀水河倒垃圾的现象也多了起来。
“听说要为蜀水河聘请保洁员,我第一个报了名。”朱德福说,为了保持河道的清洁,自己每天行舟穿梭于蜀水河,打捞浮萍及各种水上漂浮物。刚开始,每天要打捞起5到6大箱垃圾。
为了让蜀水河长流清水,衙前镇与沿河村民签订了“三包责任书”,镇、村增配30名保洁员,同时,投入20万元专项治理资金,为沿河居民配发垃圾筒,定期开展河道清理整治,每个村还缴纳5000元河道治理保证金,并设立曝光台,河道治理不到位的将被扣罚保证金,保洁员也会被扣罚工资。一系列措施陆续跟进,蜀水河也逐步恢复往昔的清澈。
“现在的垃圾量明显少了许多,每天穿行在碧波荡漾的河上,看着潺潺见石的轻流,欣赏着静谧秀美的风景,记忆中的一河清水又回来了。”朱德福说,希望河道的清澈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吉安市,像朱德福这样的河道巡查员、专管员和保洁员共6563名,治污、护水、保洁,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域美容师”。通过保洁区域承包制、保洁效果奖惩制,实现了地段与河段同保洁,地域与流域同治理。
河道治理,不能光靠政府唱“独角戏”,还需要全民参与,在全社会形成爱水、护水、节水、治水的共同意识。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吉安市还注重“户头”宣传,引导群众不往河里乱扔垃圾、乱排污水。同时,运用村民自治手段,发挥乡贤理事会、“两代表一委员”宣传和监督作用,引导各村将保护水源水质等条项纳入村民公约,涵养乡风文明。
“过去有些家庭会把脏水倒进门口的河里,现在看到有人在河边扔垃圾,大家马上就会上前制止。”从群众的口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吉安市全民参与治水氛围的变化。
胡世忠表示,领导干部要跳出“就水治水”的片面思维,树立绿色导向,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从源头上拧紧水质“安全阀”,切实把吉安的江河湖库治理好、保护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