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8日讯(通讯员 周健)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始终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大水生态文化宣传,为全市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水工程建设。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河道治理等工程,夯实水生态文明基础。两年来共争取河库保护和生态补偿重点项目40多个、国家资金3.1亿元,实施了一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防林、血防林项目,有效保护主要河流源头生态。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12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生态建设任务指导性指标、2016年6个五河治理项目、2013-2015年42个中小河流项目等工程建设。正在大力推进12个五河治理项目,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水污染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持续发力,切实抓好水污染环境整治。高站位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推进河长制,在全省率先召开市级总河长会,率先出台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工作方案,落实市级河长11人,县、乡、村级河长4148人,将河长制落实到每一个村组、每一口山塘、每一条沟渠,实现河长制全覆盖。今年市级层面已开展集中巡河2次,仅3月份市县乡三级河长巡河1443次,协调解决问题500多个。大格局推进。坚持把河长制作为一项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系统工程,大力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以富水河和蜀水为试点河流,逐步打造一批“优生态、美环境、兴产业、惠民生”的示范河流;全面实施“清河行动”,涵盖有关江河湖泊水域的专项整治行动15个,共排查问题162项,已整治142项。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纳入“十三五”规划,制定产业准入和区域开发负面清单,提出万元GDP用水量、林地保有量、湿地保护面积、水域总面积等河库保护具体指标控制体系。全覆盖落实。重点实施“护源头、清水域、治沿岸”,开展河道排污口、采砂、水产养殖整治,水面垃圾清理及渔业生态修复,全市大中型水库已全部退养。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处理率82.5%,市中心城区达92.2%,工业园区各类污水处理厂22家。做样板示范。从法律法规层面固化治水、管水、护水机制,《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有望成为全国第一部地域性水库水质保护法规。出台《规范生猪养殖管理暂行办法》、《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意见》等,逐步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园区化、生态化。
强化水文化宣传。一方面,做好水生态示范带动。按照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县、乡(镇)、村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工作,通过探索和实践,建成了一批“水秀城美”、“水畅乡洁”、“水净村绿”的水生态文明县、乡(镇)、村,其中水生态文明村镇46处。按照“全域旅游、全景吉安”战略,把河区库区当景区来建,积极做好全市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槎滩陂世界灌溉遗产等亮点品牌开发利用工作,大大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日大力宣传。紧紧围绕联合国确定的2017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废水”和我国纪念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入脑入心。
最新水质监测显示,全市47座大中型水库、17个主要供水水源地、18个市县界河交接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省环保厅上半年和第三季度水质通报中,吉安市均排名第一,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