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17日讯 7月初以来的持续高温少雨使辽宁省土壤失墒加快,截至7月15日统计,全省作物受旱面积830.77万亩。其中,轻旱691.98万亩,重旱130.22万亩,干枯8.57万亩。旱情主要集中在大连、锦州、阜新、营口、朝阳、葫芦岛地区,受旱面积共740.85万亩,沈阳、鞍山、辽阳市及绥中、昌图县受旱面积共89.92万亩。抚顺、本溪、丹东、铁岭、盘锦地区暂无旱情。
全省有12.41万人、1.1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大连市。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开发区供水正常。
全省有270条中小河流断流,40座小型水库干涸,1.08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目前,全省已投入抗旱人数20.99万人、机电井1.91万眼、泵站222处、机动抗旱设备3.26万台套、机动送水车0.88万辆。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310.82万元、抗旱用电474.93万度、用油2876.01吨。累计抗旱浇灌98.76万亩,临时解决了1.29万人、0.0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当前抗旱工作非常重视,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高度关注旱情,尽早、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千方百计保障作物生长关键期基本用水需求。
省防指针对当前旱情,迅速做出抗旱工作部署。7月9日,省防办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抗旱会商,及时部署各项抗旱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用水管理,科学分配水量,全力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13日,省防办组织气象、水文、供水、水资源、农水等单位和部门召开抗旱会商会议,分析当前旱情,制定并落实抗旱减灾措施。14日,省防指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全力保障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努力减少农业旱灾损失。
省水利厅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抗旱减灾。一是加强旱情监测统计。加密了墒情监测频次,由每旬监测一次改为每5天监测一次。派出2个工作组赴大连、营口、锦州市核实旱情,指导受旱地区做好抗旱工作。二是科学调度水源。紧急派出工作组赴大石桥市,研究解决15万亩水田供水问题,决定自15日14时起,由观音阁水库和葠窝水库联合调度,为下游农业抗旱供水3000万立方米,缓解大石桥市水田受旱状况。三是加强饮水工程建设。完成乡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处,部分已经启用通水,在建工程15处;各地正在抓紧组织施工,确保及时发挥效益。完成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主体工程1853处,完工率91.2%。完工通水1422处,解决92.48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占计划人口的71.6%。预计到7月底,工程将完工通水1730处,解决109万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占计划解决人口的85%。四是加速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全省投运节水灌溉工程5万余处,控制面积729万亩,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体系在抗旱中的作用。组织水利员、水管员对辖区内农村饮水工程、灌溉工程等进行全面系统排查,及时检修,确保工程充分发挥作用。
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抗旱服务保障工作。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做好本部门抗旱工作。省民政厅、省农委、省气象局分别召开会议,下达文件,部署当前抗旱减灾工作,并派出抗旱减灾和气象服务组赴旱区调查旱情,指导工作。全省民政部门储备95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省气象局采购人工增雨火箭弹3125枚,做好全省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准备。
旱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全力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大连、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等地政府领导先后深入旱区调研旱情,大连、阜新、葫芦岛市政府召开抗旱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抗旱工作。14日,大连市启动了全市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