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边坡混泥土勾缝

国庆节期间建设者坚守工程一线
中国水利网站10月20日讯(记者 孟砚岷)“活了83
岁,没有见过治理得这么好的渠道,真是在给后辈人造福。”10月18日,宁夏中宁县居民张发珍喜上眉梢地对记者说。
老人的一席话道出了当地人的心声。让他赞不绝口的工程是建设正酣的七星渠轮泵桥至刘营桥段渠道改造工程。为确保10月25日能够实现冬灌行水,工程建设人员士气高涨,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管理处副处长薛立刚介绍,“国庆”时间,广大施工和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工地一线,按既定计划组织施工,全力以赴保质量、赶工期。
七星渠位于宁夏卫宁灌区的河南灌区,是一条古老的引黄渠道。流域跨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青铜峡市的9 个乡( 镇)
,全长87.6 公里。主要担负着自流灌区32.4
万亩农田和扬水灌区115 万亩农田灌溉及宁夏中部干旱带35
万人、26 万头牲畜饮水的供水任务,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地。
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渠道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渠道整体标准低,一半以上的建筑物多年带病运行,渠道安全输水受到严重制约。
近3年来,七星渠管理处争取投资5200多万元,自筹资金950.87万元,先后实施了七星渠、高干渠、清水河应急度汛、高干渠梢段农场高效节水补灌等工程项目,有效解决了渠道、闸斗"跑、冒、漏"水和高口、高地、下游梢段的灌溉难等问题。
目前,渠道砌护达57.2
公里,砌护率达到47.3%
,降低了渠道引水损耗,引水和输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为灌区抗旱保灌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七星渠轮泵桥至刘营桥段渠道改造工程于今年9月6日开工建设,投资一千万元,属于宁夏水权转换项目。工程完工后,可进一步提高渠道输水保证能力,使新堡镇肖闸村、创业村、刘营村及下游10万亩农田受益,并为即将建设的科技孵化园提供用水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成为中宁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管理处还积极筹措资金59.79
万元,进一步加强渠道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和生物护堤的作用。渠道绿化长度达94
公里,古代诗人描绘的"七星柳翠"美景得以再次显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