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中的灌区
引黄供水
黄河水满灌区
田间施肥
长势旺盛的玉米
渠中,奔流涌动的是黄河水;田野,绿油油的是旺盛的玉米。朗朗的笑声,是田野中这片景色带给阳谷人民群众的欢喜,是他们心情舒畅的表露。
2015年的这个夏天,黄河水再次润泽阳谷田野,也注定黄河水要在阳谷农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干旱,威胁“三夏”
芒种时节,阳谷境内的小麦一片金黄,犹如一幅巨大的金色巨毯漂浮在阳谷大地,随风起伏,挥洒金色。人们三三两两的来到麦田里,开始套种玉米。
“麦子丰收是没跑了。不是道这棒子(玉米)种能不能长出苗来——你看这天稳当的跟闺中女似的,连个下雨的意思都没有。”
“就是。先把种下种子等着吧,出不出苗就看黄河水来不来了。”
5月29日,在阳谷骆驼巷村麦田里地头上,两位妇女开始在麦田中套种玉米,她们一边劳动,一边聊着天气旱情。有对丰收的喜悦,也对眼前的旱情怀有丝丝忧虑。
她们的担心,代表的是阳谷几十万群众的心态。此时的天气高达36°左右,高温天气让麦子成熟,也让墒情变得异常的干旱,种到地里的种子能不能发芽出苗,群众心里却是没有底。引来黄河水成为广大群众此时最急切的希望。
据了解,今年以来,阳谷所在的聊城市干旱少雨,特别是夏季以来基本无有效降雨。据水文部门统计,5月1日至6月2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4.6毫米,比历年同期75.5毫米偏少27.7%;6月1日至6月2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仅9.5毫米,比历年同期38.0毫米偏少75.1%。而阳谷境内的降雨量更少,5月份的降雨量比往年减少达93%,。“三夏”在即,农业生产用水已是当务之急。人们对黄河水的盼望更加的迫切。
黄河水,润泽阳谷
黄河水来了!
6月2日,阳谷陶城铺灌区的群众喜笑颜开。他们看着从灌区沉砂池中奔涌而来的黄河水舒展了眉头,一边准备麦收,一边盘算着什么时间进行灌溉。“有了水,心里有了底,麦子收割后就立即灌溉,保证不会耽误玉米出苗。”
其实,就在广大群众的对干旱焦虑不安的时候,作为黄河主管部门的阳谷黄河河务局和阳谷县水利部门,正在紧张地做着引黄供水的准备工作。
“阳谷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抗旱成为阳谷县水利和黄河河务局的常态工作之一,纵然是雨水充沛的年份,抗旱也不会松懈,何况是旱年。”阳谷县黄河防办高工许东波告诉笔者,阳谷在春季就遭遇了大旱,引黄河水达6000余万立方米。夏季旱情早就引起了阳谷政府和水利局、河务局领导高度重视,时时关注着灌区的旱情,甚至更早的进行灌区墒情调查,以便及时合理地制定引水计划。今年5月初,他们就在灌区墒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黄河水情,决定申请3000万立方米黄河水支援“三夏”抗旱,并上报聊城黄河主管部门。
6月1日上午9时,阳谷陶城铺灌区渠首闸—陶城铺引黄闸启闸按钮按下,闸门徐徐升起,黄河水喷涌而出,沿引黄调水干渠,自陶城铺一路向西奔流直奔灌区,至6月15日,已有3000 万立方米黄河水相继流入阳谷陶城铺灌区。此时,天气依然干旱,阳谷县决定申请继续引水,只到6月25日,引水达4000万立方米,灌区抗旱用水无忧,闸门方缓缓落下。
“这次引黄供水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引水,主要是抗击夏旱,保障三夏生产用水需要,引水量4000余万立方米。今年引水总量达1亿余立方米。” 陶城铺引黄闸黄传峰告诉笔者,引黄供水不但解决了春季和‘三夏’抗旱用水问题,也补充了地下水,保障了阳谷农业生产,也促进了社会稳定,可以说黄河水对阳谷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节水,合理调配水源
“在阳谷,黄河水比油金贵。在抗旱灌溉中,县里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精心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让全县均衡收益。大力开展节水灌溉,让黄河水发挥最大效益。”阳谷县防指办公室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笔者,农业节水措施实施了20多年,也宣传了20多年,节水灌溉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
据了解,阳谷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节水措施,投入巨资进行渠道衬砌、田间渠道实施混凝土预制“U型”槽等。近年来,阳谷县实施田间管道供水,通过水泵低压供水,直接把水送到了地头。再就是利用“小白龙”灌溉。如今,阳谷年节水能力达到7000万立方米。在今年的夏季抗旱中,阳谷县依然是组织人员深入一线调查各乡镇用水紧急情况,科学制定供水计划和水源调度方案,明确专职人员每天调度、汇总、报送夏灌活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启闭渠道上的节制闸,使引黄水源在夏种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益,为抗旱夏灌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