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1日讯 (记者 赵新 通讯员 李栋)4月6日上午,记者在山东省阳信县金阳街道王集西村采访,恰逢春灌浇地。在村委主任张磊带领下,来到一片麦地,他拿出张智能IC卡,插入计费器,一按摇控器,自动输水到田间。
“如果全套设备不停运转,3天就能将全村650亩地轮浇一遍。”站在一旁的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宝平说,“这个系统被命名为新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关键部件获一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别看张磊只有初中文化,但酷爱钻研,热衷发明创新。”吕宝平告诉记者,王集西村的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农田管理成了麻烦事。
2014年,31岁的张磊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历经半年试验,成功开发了这套新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接着,他们又筹资6.5万元,在全村沟渠安装9个水泵,埋设了9条送水管线,每50米设一个出水口,水泵内置GPS定位系统,每路管线设一个计费器,每家农户发一张IC卡、一个摇控器。
“原来的承包地距水源地很远,妇女、老人浇不了地,而且每家每户都要置办浇地设备,重复投资浪费。现在无论妇女、老人,只要拿着一截送水带,拿着IC卡、摇控器,轻轻松松就把地给浇了。” 张磊说。
用上新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对农民来说,划算不划算呢?
张磊现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结论还是很划算的。一是投资低,每亩只需300元左右,而且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二是节水,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每亩每次用水80立方,而这套系统只用60立方;三是节约电,过去每亩每次灌溉需花费30元到50元电费,现在还不到20元。
“金阳街道有101个村,4.1万人,一共是6.4万亩耕地。如果全部采用这套系统,按每年浇灌4次计算,全年可节水512万立方,节约成本500多万元。”吕宝平说,“张磊发明的这套节水灌溉系统,去年4月开始已在全街道推广。”
为此,金阳街道成立了朝阳农业灌溉公司,政府控股、市场运作、村集体分红。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作为集体收入,定期划入各村账户,由街道“三资”管理中心代管。截至今年3月,全街道累计投放资金300多万元,在王集西街、武庙、赵集前街、马连玉、斜角王等16个村安装了新型节水灌溉系统,灌溉面积12000多亩,5100余户农民受益。
“这套新型节水灌溉系统,不但投资少、节水、节能,更大的好处是节约地。”陪同采访的县政府有关领导告诉记者。传统的农田灌溉模式是干渠—支渠—毛渠相连,每1000亩耕地约有60亩被水渠所占。采用这套节水灌溉系统,水管埋入地下70厘米,水渠占地改成了耕地。全县68万亩耕地,可增加4万余亩有效耕地。“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3年推广30万亩。”这位负责人表示。
“滨州有耕地699.5万亩,人均耕地在全省17市名列第一,如果全部推广阳信农民张磊发明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相当于增加了40多万亩有效耕地。”滨州市水利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