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出版座谈
会议暨二期工程推进会议在京召开
陈雷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水利网站讯 11月21日,《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出版座谈会议暨二期工程推进会议在京召开。水利部部长、编委会主任兼主编陈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战略思想,切实保障国家水安全,需要鉴古观今、继往开来。要秉承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抓好《中国水利史典》编撰和运用工作,早日把这一盛世史典完整奉献给读者和社会,让宝贵的水利历史文献活起来、走出来,更好地服务当代治水实践。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编委会副主任兼常务副主编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副部长、编委会副主任、常务副主编刘雅鸣主持会议。水利部总规划师、编委会委员张志彤,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国家出版基金有关情况和管理经验。
《中国水利史典》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文献最丰富、结构最完整、时间跨度最长、篇幅规模最大的水利典籍集成,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首批资助项目。全书总计10卷、50分册、5000万字。其中一期工程共计20分册、2000万字,于2010年初启动,2015年已完成编纂任务并全部出版发行。二期工程共计30分册、3000万字,于2014年启动,将于2019年完成。2016年3月,二期工程入选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纳入“十三五”国家重大工程出版规划。
陈雷指出,我国治水历史悠久,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五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水利文献,倾注了水利先人探索自然、探求规律的无数心血,凝聚了华夏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不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的编纂出版,是水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化和出版领域的一大喜事。一是开创了全面梳理水利传世经典的历史先河。作为全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水利历史文献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水利史典》填补了我国水利古籍整理出版和水利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保护利用好水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悠久治水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二是顺应了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国水利史典》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至近代的江河湖海全貌、水系水文实情、水利工程状况和治水兴水历史,为把握治水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史实依据,为开展水利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文献基础,为丰富发展新时期治水思路、破解新时期水利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三是树立了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一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图书馆鼎力相助,馆藏部门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中国水利史典》以其历史的厚重性、文化的传承性、内容的丰富性、体例的科学性、编纂的严谨性,为我国水文化建设树立了一座丰碑。四是凝聚了广大专家学者和参编人员的智慧汗水。近2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了一期工程编纂工作。编委会办公室和各分卷编纂机构精心组织指导、多方沟通协调;专家委员会认真审读、严格把关;出版社的同志严把编校、装帧、印刷等责任关口,保证了一期工程按期优质出版。
陈雷强调,《中国水利史典》二期工程规模更为浩大、时间更为紧迫、任务更为繁重。各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二期工程编纂任务。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二期工程相关任务主管和具体负责同志,积极为参编人员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各分卷主编、副主编要认真履职,按时保质推进各分卷编纂工作。编委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重要事项要及时向编委会汇报。二要总结一期经验,完善工作方法。深入总结一期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落实《中国水利史典(二期工程)点校整理工作细则及编纂工作流程(2016版)》,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要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进度。科学制定编纂计划,倒排时间、节点控制,将编写任务细化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适时调整补充专家名单和参编人员,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史典编纂任务。四要坚持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口。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切实抓好文献选录、版本甄别、点校评注等关键环节,做好编辑、排版、印刷等工作,确保内容系统完整、资料准确翔实、释义客观严谨。五要依托信息技术,深化数字运用。加快水利古籍数字化步伐,进一步充实文献史料,打造内容全面、编排合理、检索便捷、共享方便的水利史典数据库,实现水利文献古籍的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
陈雷指出,《中国水利史典》是梳理治水脉络、服务当代水利的大型出版工程,也是传承治水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工程。广大水利工作者要倍加珍惜、充分运用好《中国水利史典》,汲取思想养分,发扬优秀传统,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一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基础信息作用。用好史典选录的大量文献典籍和基础信息资料,结合现代分析统计,更好地把握河道水系变迁规律、水旱灾害发生规律、水环境演变规律,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史料文献作用。结合《中国水利史典》编纂出版工作,抓紧做好稀缺水利典籍的抢救保护工作,深化水利工程史、水利社会史、水利文化史等相关研究,形成服务水利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三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启迪借鉴作用。认真学习吸收中华民族在治水兴水漫长历程中积累的思想理念、科学认知、实践探索和经验智慧,更好地领会把握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水利工作方针,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四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文化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中国水文化的内涵,大力构建优秀水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积极发挥先进水文化的教育、启迪、激励、凝聚功能,全面推动水文化繁荣发展。五要充分发挥《中国水利史典》的精品导向作用。主动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强化水利特色、拓宽业务领域、深挖出版资源,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科技文化作品。
周和平指出,《中国水利史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面系统整编水利历史文献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是一项填补水利类古籍整理空白的专业学术成果,更是一项春风化雨、弘扬中华水文化的惠民工程,堪称当代水利的《四库全书》,必将惠及当代,传之久远。《中国水利史典》编纂工作启动以来,水利部领导高度重视,规划设计科学,文献摸底扎实,梳理全面精到,体例严谨务实,校勘评注认真,各方团结协作,用短短五年时间完成了一期工程编撰出版任务。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要求的具体实践,体现了水利部党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其他部委、其他行业和地方文献的“治典”编纂也具有重要示范借鉴作用。
周和平指出,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要务。中华典籍中记载了中华民族对水利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对当代水利工作仍有重要借鉴作用。要全面总结《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经验,扎实做好二期工程编纂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国家古籍保护工作平台,在文献收集领域发挥各级图书馆和文献收藏单位的作用。二是注重发挥《中国水利史典》对当代的使用价值,推动史典走进读者,与地方文献相结合,从而扩大其影响。三是通过整理出版专题图书、组织专题展览等形式,让史典中的内容活起来,在各地规划决策中发挥作用。他表示,国家图书馆及全国相关图书馆和文献收藏单位将全面配合,继续做好二期编纂工作,为完成这部巨著做出贡献。
刘雅鸣强调,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再接再厉圆满完成二期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各参编单位会后要及时调整充实编纂机构领导和人员,认真制订编纂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细化责任分工,分解落实编纂任务,强化人力财力保障,确保编纂进度和质量。编委会办公室要及时了解掌握各分卷编纂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分卷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协调专家委员会解决编纂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技术性、学术性问题,保证编纂工作顺利推进、如期完成。
会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汇报了《中国水利史典》一期工程编纂出版的总体情况,长江委、黄委等8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中国水利史典》各分卷编纂机构和专家委员会负责同志,部机关司局和部分在京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领导班子成员和职工代表,中央有关媒体记者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