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瑾 赵洪涛 岳虹
“据预测,2017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黄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可能性较大,特别是自1982年发生流量为15 300立方米每秒洪水以来,黄河已有34年未遇大水,发生大洪水的概率在不断累积。加之黄河自然条件复杂,地域跨度大,影响汛期降水因素复杂,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现象时有发生,黄河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确保黄河安澜,事关两岸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落实责任,补齐短板,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黄河安宁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与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岁岁安澜。但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的问题远未得到彻底解决。
“水灾害尚未根治,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水生态损害和水环境污染尚未根本好转,‘与河争地’‘与河争水’的情况时有发生,黄河健康生命仍时时受到威胁,保障流域水安全的基础仍然十分脆弱。”岳中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部署,为治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动治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不断丰富治黄思路,统筹兼顾,既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又促进流域人水和谐,把治黄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去谋划,努力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永续造福中华民族。”岳中明强调,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是治黄的首要目标,促进流域人水和谐是治黄工作的最高境界。黄河治理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河长制为抓手,更有效地发挥水资源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牢牢守住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红线,同时更加坚实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夯实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基础,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岳中明说:“黄委将进一步强化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的根本方针,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确保黄河不断流;全面坚守空间均衡的重大原则,按照‘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事关水沙调控、水资源配置、防洪减淤的重大工程,不断完善治黄空间布局;始终坚持系统治理的思想方法,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施策,综合治理,保障防洪安全、流域生态安全;牢牢把握两手发力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强化流域管理,增加投资渠道,集纳社会各方智力,寻求广泛社会认同。”
“新时期,黄河治理要做到继承和创新结合,努力破解实践中的挑战和难题。”岳中明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基础研究和信息化等支撑,把揭示黄河基本规律和突破治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黄河水沙情势变化规律、黄河长治久安战略措施、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不断优化黄河调水调沙调度模式。把信息化作为提升监督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推动治黄工作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同步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