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焱 孙尚荣 魏永平 王秀芳 李攀 高立洪
近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大水网建设四大骨干工程之一——小浪底引黄工程Ⅰ标取水口建设工地,红旗猎猎,机器轰鸣。在大水网建设决胜阶段,工人头顶烈日,忙着施工,进行着最后冲刺。
自工程开工以来,这样忙碌的场景,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2011年4月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为了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为了3000多万人民的民生福祉,启动了大水网建设。
如今,6年过去。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精心指导下,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上万名工程建设者艰苦奋战,四大骨干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大水网建设进入决胜阶段,与之配套的小水网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一张覆盖山西全境的水网正在织就。
从蓝图到现实,山西正全力突破“水瓶颈”制约,迎来“水支撑”崭新时代。
对山西大水网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山西是第一个基本完成了省级大水网建设的省份,今年年底基本可以通水,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都在开展大水网建设,山西走在了全国前头。大水网建设是山西水利建设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大水网的建成,将对山西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防洪抗旱、保护老百姓安全起到重大作用。”
这是一项落实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根本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实现水资源全域化配置的战略工程
山西煤多水少。全省人均年供水量只有207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煤炭大量开采又加剧了缺水,使其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制约因素。
近年来,山西一直在与缺水抗争。“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140亿元,建成了35项应急水源工程;筹集资金,对500多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从宏观上看,境内地表水供需达到基本平衡。
但是,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山西丘陵多、平原少,水资源调蓄工程多在山区,而用水户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布局不相匹配,“远水”难解“近渴”,部分蓄水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困境叠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缺水考验。
把下大力气蓄起来、拦起来、提上来的水库水和黄河水,送到全省最缺水、最需要水的地方,在空间上满足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成为山西治水兴水的首要任务。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提出“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落实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山西治水新蓝图绘就,大水网建设应运而生。
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指出,开展大水网建设,就是要建设河库连通工程,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供应,丰枯调剂、结构合理,稳定可靠、配置高效”的供水网络,将水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大水网建设,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新时期山西治水兴水的全新探索。在全省范围内,构建大水网,其格局之大、决心之大、行动之快,引起各界关注。
水利部高度重视山西这一创新治水举措,将山西大水网列为全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试点工程。
大水网建设启动,成为山西水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山西迎来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这是一项彰显水利担当,践行执政为民理论,惠及3000万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
大水网建设,就是要有效解决群众吃水难、用水难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
随着大水网建设进入决战阶段,好消息不断传来。
在长治市,大水网“第五横”——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已实现了向潞安集团供水,开始发挥效益;向工业园区和其他企业供水的意向也已初步达成。
在小浪底引黄工程工地,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高胜杰说,年底前工程首台机组将投入使用,黄河水将通过引水干线垣曲分水支洞,流向帝舜故里——垣曲县,用于灌溉、工业和生态,让当地摆脱缺水困境。
“而整个引水干线贯通后,工程每年可提水6亿立方米,供水2.47亿立方米,满足运城市5个县(区)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高胜杰自豪地说。
吕梁市是山西脱贫攻坚主战场。中部引黄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引水6.02亿立方米,供水覆盖区域2.03万平方公里,320万人、700多万亩耕地受益。作为受益地区,吕梁贫困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也将变为现实。大水网既是“普惠工程”和保障民生的“保底工程”,更是水利精准扶贫工程。
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力说,全省大水网建成后,供水区面积将达到1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4%,覆盖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和长治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2个县(市、区);供水区受益人口3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1%;全省年供水总量将由“十一五”末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93亿立方米。
大水网建设进入决战阶段,百姓对水的期盼将变为现实。
“中部引黄工程的水来了,庄稼产量就可以翻倍了,村集体产业发展就有希望了。”汾西县竹镇北掌村村委会主任李耀红说。
2017年6月17日,山西率先启动实施七河生态修复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态补水,滔滔黄河水从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第一横——万家寨引黄北干线1号隧洞出发,经七里河,过朔州市城区和太平窑水库,流入桑干河,流向下游京津冀地区的永定河。实施桑干河生态补水,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拓展京津晋冀生态环境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繁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无任何先例可循的创新工程
2015年12月20日,罗朝贵来到小浪底引黄工程项目部,担任生产副经理。
一进入施工洞,罗朝贵就遭遇洞中大量涌水,在他30年的工作经历中,这是第一次。“11台水泵全开,一天排水10万立方米!”罗朝贵说。
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水网建设,山西在全国开了先河,也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建中说,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隧洞总长670公里,超过此前全省公路、铁路、水利隧洞长度总和。近半数隧洞深埋在地面500米以下,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施工风险极高。施工区域征地、拆迁、补偿,移民安置等协调工作,也很有挑战性。
没有经验可循,就自己探索;技术难题挡路,就一一攻克。山西省水利厅党组下定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
针对中部引黄工程规划,山西省水利厅提出,改变沿黄河各县各自为战的小规模取水方式,采用集中提水供水方式,从北部取水,大大降低了提水扬程,减少了工程线路长度,有利于工程长远运行和发挥最大效益。其他骨干工程的规划设计,也无不集思广益,方案优中选优。
院士、专家们称赞道:“大水网规划符合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是费省效宏的最佳工程设计方案。”
山西省水利厅成立工程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组,派出设计人员赴国外学习,请来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大水网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引进先进双护盾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用于隧洞掘进工作。
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是大水网建设三个关键。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山西省水利厅进行了建设管理制度创新:实行招投标制度,吸引30多支具有一级资质的优秀施工队伍参与大水网建设,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制定出台28项大水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将工程建设任务逐项细化。
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加强建设人员管理,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标准化建设。针对隧洞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单位筛选36个安全风险点,层层管控,不留死角,保证数千名隧洞施工人员安全。
这些工作,保障了大水网建设,提升了山西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山西水利科研能力,培养锻炼了队伍,在推进山西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山西水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一项各方团结治水兴水、水利人用汗水铸就、有效解决山西水少水远的圆梦工程
大水网建设启动以来,山西省直各部门全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协作配合,上万名工程建设者艰苦奋战,只为一个共同目标——圆山西人民的大水网梦。
2011年6月10日,李临杰接到筹备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通知。他二话没说,退掉了出差机票,赶到运城,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他辗转于工程建设指挥部与工地之间,后来索性住到工地,两周才能回一次太原。“工作条件和环境是艰苦了点,但作为水利人,能为大水网建设贡献力量,值!”他自豪地说。
这一年,和他一起下到基层的同志有18名,都是省水利厅各单位的年轻骨干。
2014年,工程建设指挥部迁至施工一线,一批优秀毕业生加入大水网建设,99名业务骨干也投入其中。
张瑜是这批毕业生中的一员。2014年,他下到工地一线,与施工人员并肩作战,只有假期才能回到县城看望妻子和2岁女儿。“在工地上,我不仅得到了锻炼,还找到了对象。这么一想,也很幸福。”张瑜说。
为了建设东山供水工程,省水工局职工常河辞去高薪工作,回到项目部,担任掘进施工队队长。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帮助升级改造硬岩隧道掘进机,在一线处理险情,协助制订施工方案,使掘进机成功穿越富水砂卵石层,赢得工程参建各方赞誉。
李临杰、张瑜、常河,是上万名建设者中的成员。在6年多的时间里,在各个工地上,建设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奉献着力量。
前期工作中,规划设计人员走进中条山繁茂草木中,忍受难耐酷热,开展工作;建设期间,女职工张茜为了不影响工作,让在太原的家人来到大山里,租房照顾刚出生的小孩;为了协调辛安泉供水工程征地事宜,一位80后工作人员,黑发熬成了花白;冬季奋战在施工洞内的职工,披着雨衣干活,洞内一身汗,洞外冰雪天,好多人患了感冒;监理人员严格把关,一仓混凝土验了6次,方才过关……更多建设者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书写着山西治水史册上的动人篇章。他们不仅给三晋大地留下一个普惠利民的大水网,也给三晋百姓留下了一笔隽永流传的精神财富。
与此同时,山西省水利厅还加快推进大水网配套工程——小水网的建设,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小水网同步建成、同期受益”目标。
水脉网络即将织就,三晋人民将迎来新的希望,三晋大地将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