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江苏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新军在六塘河边向记者展示河长温世才通过微信群指挥治河工作的画面。 本报记者 李先明/摄
□本报采访组
忆江南,最忆江苏水。江苏10.7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河湖水域占16.9%,成为全国水域面积率最高的省份。江河湖海,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这片土地似水一般的灵秀。然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成了江苏人的一块心病。2007年,太湖的一片绿泽,让江苏的河长制破茧而出。
十年一剑,河长制在江苏大地萌芽生根;走近新时代,“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承诺催人奋进。
五级河长织密河湖责任网
2016年年底,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河长制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随即开启主动自觉打造河长制的全新行动。
战鼓擂响催征程。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2017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河长制工作的8项任务,设立了11位省级河长,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护机制。省长吴政隆,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推进河长制工作。
改革只争朝夕。全省各地各部门快速响应,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一张张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大半年的时间内,全省13个设区市120个县(市、区)1339个乡镇(街道)全部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在中央要求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的基础上,江苏将河长体系延伸到了村,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
谁当河长?河长制核心是党政同责,首长负责。江苏13个设区市全面明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一把手”作为河湖管护的第一责任人牵头治水,形成了整体推进的“一盘棋”治水格局。
体系建立,河长就位。一张张责任网逐步覆盖河湖。全省各地6万多名省市县乡村河长陆续上任,管理着江苏大地上15.86万个河湖水库。就连不起眼的村级、企事业单位小微水体也分片明确了河长,真正实现了全省河流河长全覆盖。
河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今年8月以来,省领导纷纷带头集中巡河,省委书记娄勤俭到任不久就沿阳澄湖考察周边水环境、查看水质,强调要把污水处理和湿地建设结合好,持续用力做好水资源保护文章。省长吴政隆多次查看全省河湖情况,要求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举措,严格督察考核,全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苏河湖好风光。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巡查长江时强调,长江是江苏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沿江各地要强化责任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副省长杨岳巡查洪泽湖时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洪泽湖治理与保护,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樊金龙、王燕文、王立科、郭文奇、张敬华等11位省级河长纷纷开展认河、巡河活动,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省级河长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全省189名市级河长累计巡视市级河道473人次,2120名县级河长累计巡视县级河道6000余人次。省、市、县三级河长全部完成首轮巡河。
河长制更要“河长治”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要想实现“河长治”,制度保障是关键。
江苏省级会议制度、考核办法、督察制度、验收办法、信息报送、信息共享制度等6项制度全部出台。责任层层夯实,考评压茬推进。同时,设区市和县区市基本制定河长巡查、部门联动、联席会议等制度,保障河长制工作高效推进。
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考核监督是重要一环。省河长办探索建立工作新机制,由9个厅直属管理单位组成巡查组,对省领导担任河长的河道湖泊,每日开展巡查;进一步完善督察考核,按照长江、淮河、沂沭泗、太湖等四大水系,分设4个督察组,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各市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
呵护河湖健康生态,把脉治理是关键。江苏全力推进“一河一策”工作,聚力打造样板工程。“一河一策”便是给每条河流开出的一道良方。江苏结合实际,提出了河长制八项任务,把八项任务落到实处,落到每个地区,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一河一策” 计划。省河长办先后两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打造一批河长制工作样本,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为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创造经验。
河长治河,更要护河,南通市海安县创建“以河养河”长效管理新机制,在确保“一河一长”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招聘了2000多名河道保洁员,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行政化考核。河道水质变好后,不少三、四级不通航河道和沟塘被一些客商看中,他们在水面种植水芹、空心菜等经济作物,水下养鱼净化水质。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能减少打捞浮萍费用1200万元,沿河群众和河道保洁员通过养鱼还能增收10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公众做好河道生态保洁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民间河长助力水环境整治
河长制是一项从群众中来,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实践。
今年9月,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克和镇上的其他23位企业家被镇政府聘为“企业河长”,为全镇16条主要河道和支浜支流保驾护航。
作为“企业河长”,不仅仅要做好自家企业管理,还要负责对整条河道开展巡查。
在余克看来,参与治河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偿还。
通过自身做榜样带动员工参与治理外,武进区的24位“企业河长”还在积极筹措治水资金,创立了武进区首个生态文明共建光彩基金,每年筹资200万元,鼓励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污水管网建设和黑臭河道整治。
“企业河长”的诞生,强化了企业的自我觉悟和自我治理意识,也带动了整个园区内企业的转型升级。24家河长单位带头做好水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走绿色发展之路。
无独有偶,在南通海安县角斜镇,角斜村沈怀友和其他20个村共计40名“民间河长”也走马上任,负责各自区域内河道保洁状况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河面漂浮物、河岸垃圾、违法建设等情况,做好巡查记录,及时上报村河长制办公室或及时与保洁员联系并督促整改到位,积极宣传河长制理念及上级各项政策部署,及时反馈村民对河道管理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当好河道管理的巡查员、宣传员、联络员、示范员。
除了海安县的“民间河长”,启东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力量,发展“巾帼志愿河长”,选取通启运河为试点,向沿线22个村的妇女主任颁发“巾帼志愿河长聘书”;海门市四甲镇四扬村通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等方式,筛选平均年龄51岁的“老舅妈”河长41名,树立“老舅妈”河长公示牌9块,监督范围覆盖全村河道。
在宿迁市沭阳县,62名“社会河长”和8名“企业河长”同样也已上岗履职,助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苏州市文萃小学组织小志愿者担任“学生河长”,宣传河长制,共同保护河湖生态环境。
社会参与、共同保护、全民治水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基础所在。在11月初,江苏省河长办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地域水域特点,通过设立河湖“社会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等民间河长,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氛围。
有了这样的身份,民间河长们能够更方便地与政府部门沟通,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河长不是官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如省水利厅副厅长、省河长办副主任张劲松所说:“社会各界和公众不仅仅是河长制的受益者,更是直接参与者。”
我们也期盼着,能有更多像余克、沈怀友这样的民间治水主体参与其中。
生态河湖扮靓水韵江苏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宿迁市阿土伯都市果蔬园坐落在宿豫区世纪河一侧。投资生态农庄的第一要素就是环境,2016年,当台商江家玮考察这里的投资环境时,世纪河的水质还是劣Ⅴ类,河道失修,无人管理,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河道甚至被填埋。在和当地政府的沟通中,他得知即将全面推行河长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他看到了政府治理水环境的决心和魄力。今年年初,他决定引进优质品种,投资2600多万元,在世纪河边建立了这座生态农庄。如今的世纪河,两岸绿树青草,河畅水清,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宿豫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磊是世纪河的河长。陈磊说,宿豫区是欠发达的农业区,要生态,也要发展,围绕推进“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17年,宿豫区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把世纪河治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环境改善了,投资引进来了,现在世纪河周边像阿土伯都市果蔬园这样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还有5座。这些农业示范园通过聘用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理念、新品种、新管理,带动了周边农业的产业升级,造福了周边群众,振兴了周边乡村经济。
在宿迁市区的马陵河,周边曾经聚集了钢铁厂、发电厂、化肥厂等众多高污染的企业。今年55岁、从小居就住在附近的范荣付说:“以前的马陵河,又黑又臭,周边的排污管排出的污水都是红色的,一下雨就淹水,周边的房子都没人愿意住。实行河长制后,花大力气搬迁了污染企业,截污分流,现在水不臭了,下雨也不淹水了,河边都有人钓鱼了,周边的房价都涨了很多。”梁晓林是马陵河所在的幸福街道水务站站长,对马陵河这一年多来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以前就怕下雨,一下雨,就有无数的电话,不是这堵了,就是那淹水了。实行河长制后,领导重视了,通过治理,水质好了,也不淹水了。”如今的马陵河,不再是无人问津的“龙须沟”,已成为宿迁房价最高的“聚宝盆”。
2017年10月,江苏出台了《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围绕江苏河长制实施意见中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实际,推动河长制工作的落地见效。3年内,江苏将实现恢复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0.2%以上,基本消除设区市及太湖流域县(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等一系列目标,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采访组成员:吴卿凤 楼锋 马颖卓 陈静 滕红真 成怡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