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盐碱地上白花花
黄河莲藕丰收时
黄河水浇灌水稻
黄河水育鱼儿肥
吸泥船在淤改施工
盐碱地上喜丰收
引黄灌溉连天碧
中国水利网站8月10日讯 “你看,掰出来的棒子这么大!秋天丰收没跑了!”
8月9日,山东阳谷县闫兴鲁村的张连英用手抚摸着田间那顶着红绿须线的玉米,高兴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看周围,就数咱这里的庄稼好,黄河真是给咱这里带了福来了!这里以前可是洼地水汪汪,高处白花花(盐碱)。这些年,靠黄河淤土把地给改良了,也不怕天旱了,现在是种啥收啥。”
据《阳谷县志》、《阳谷水利志》和阳谷2013年阳谷县情报告记载,1965年阳谷涝洼盐碱地达29万亩,农作物种不保出、出不保收,产量低。197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只有3.9亿斤,农业总产值不足0.5亿元。为了改善民生,自1972年起,阳谷县在利用虹吸引黄供水的同时,开始实施引黄淤改土地试验。截至到1985年,阳谷县新淤改土地5000亩,落淤厚度一般在0.5-1.0米,最深达2.5米,淤改土方286.6万立方米,平均抬高地面1.0米,涝洼地变成了可耕良田。1985年建设陶城铺灌区建设前后,又对4000亩左右的土地进行复淤。截止到2013年,阳谷100余万亩土地都受到黄河水的滋润,全县29万亩盐碱地基本上都改良成了高产田,粮食年亩产超过1000公斤。40余年过去了,阳谷县成功将涝洼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2013年,阳谷粮食产量达到13.1亿斤,农业总产值也增至83亿元。
阳谷县还借黄河水之利,将部分低洼地改造成藕塘和鱼塘,仅莲藕年亩产收入就可超万元,黄河水让阳谷县的涝洼盐碱地真正变成了“聚宝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