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江尖水利枢纽工程鸟瞰图
江尖枢纽全景
江尖枢纽夜景
主泵房内景
主泵房外景
泵站出水池上方的观景平台
泵站进水池上方的水上镂空花园
东岸内河侧防汛线
初秋的阳光金子般洒落在宁静的水面和绿色的山麓上,无锡这座充满古韵的江南水乡愈发显现出勃勃生机。坐落于著名古迹黄埠墩及江尖大桥之间古运河上的江尖水利枢纽工程则为无锡城又添胜景。
在江尖水利枢纽人行曲桥上观景的市民吴先生,感慨这里的水利工程不再是原来“粗老笨壮、冷漠呆板”的水泥墙,而是一个集防洪、供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亲水乐园”。
据江尖水利枢纽管理所负责人吴钢介绍,江尖水利枢纽的成功建成,提高了无锡市城市防洪标准,在消除市区内涝、引太湖水改善城市水环境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里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还带动了周边地产升值,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这座出自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之手的设计成果,在满足水利功能的前提下,融合园林艺术,渗透了对历史文化和城市性格的审美情怀,让人在景观与细节中可以触摸到江南水乡跳动的灵魂。
创意布局契合城市历史文脉
江尖水利枢纽是无锡市运东大包围的八大控制建筑物之一,其规模在八大枢纽中位居第二。工程由三孔净宽为25米的节制闸、总流量为60立方米每秒的泵站、三跨平均跨度36米的双线弧形人行天桥及岸侧1.6万平方米的景观带组成。工程总投资为1.98亿元,于200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06年7月竣工。
古运河北岸原为无锡米市,在历史上列我国四大米市之首。目前江尖水利枢纽的左岸规划有南尖米市工业主题文化公园。“在本工程枢纽总体平面布置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整个枢纽平面设计上利用右岸泵站进、出水渠水面上方空间进行绿化造景,与右岸景观带融为一体。”江尖水利枢纽项目经理、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堤闸工程设计项目部主任朱丽娟向记者介绍说,“平面造型设计成‘鱼’的形状,增大了公共空间,节约了土地资源。左岸岸边布置一座圆筒形建筑,取名为‘天下粮仓’。节制闸上方的人行天桥在平面上呈一把‘叉’形,将‘鱼’和‘米’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寓意江南‘鱼米之乡’。”
工程整体造型简洁、美观,河面视野通透,体现出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理念和技术创新造就时代精品
工程总平面布局精巧奇妙。节制闸布置在主河道上,利于行洪、通航。泵站布置在河道的凹岸,利用进、出水池上方空间布置景观平台,结合岸线走势蜿蜒布置景观带,在国内泵站工程中属首创。闸上人行桥如飞燕展翅,轻巧美观。通航孔桥平面呈开口环状,桥面轻巧。
泵房结构新颖独特。由于泵房独特的造型需要,跨度17.1米的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另外,巧妙利用泵房竖井内空间,布置旋转楼梯,方便运行巡视,在同类型竖井贯流泵泵站中也属首创。
水下卧倒门与城市景观协调。门体可局部开启形成小瀑布。该种门型河面无人工建筑物,河面通透,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繁华区域水工建筑物功能要求和景观要求的矛盾,为我国城市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和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借鉴。
江尖泵站泵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竖井贯流泵组,降噪声措施效果良好。通过优化水泵装置的型线,提高了装置效率,最高效率达到75.9%。泵站技术供水系统采用了密闭循环方式,板式换热器的使用在水利工程中尚属首次。
温控措施合理有效。通过合理安排工期、调整施工次序、设置加强带等措施,减少了结构的温度裂缝。
对细节的思考是让艺术延伸
“工程的大框架有了,之后就要考虑细节,细节也决定着成败。”朱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江尖水利枢纽对细节的处理延伸了它的魅力。
水底廊道一举三得。挖空水下卧倒门支铰底槛布置水底廊道,不但节约了混凝土工程量,而且还可布置电缆及液压管路,避免了管线外露影响景观、易老化的缺陷,也为运行巡视提供了另一条通道,构思可谓巧妙。
节制闸闸墩构造巧妙。节制闸闸墩采用空箱结构,闸墩顶挖空布置花池,使生硬的混凝土结构有了生机。
廊道止水措施得力。节制闸水底廊道跨缝止水采用双道止水,在闸墩内外河端部又加设了一道大“U”形铜片止水,作为廊道内止水的外部围封,确保万无一失。
防洪封闭线藏于景观绿化之间。防洪封闭线通过花阶、踏步等景观手段来实现,寓防汛线于景观中,使整个岸边景观带蜿蜒曲折,水利工程与城市景观浑然一体,为城市水利建设打开了新的思路。
与时代同行 不断实现新超越
整个工程全区景观空间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以泵站为中心,形成一个链状、四区环绕的景观区域,展现出一个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让人流连忘返的宜人空间。主副厂房位于南尖米市工业主题文化公园的对岸,与公园主题呼应,两条玲珑的人行曲桥静卧水上,将泵房与公园巧妙连成整体。凭借别具匠心的设计,江尖水利枢纽一举获得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设计过程充满艰辛,但苦尽甘来。我们把工程当作自己的孩子,陪伴她孕育、降生和成长,那是一种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上海院项目管理部主任孙卫岳的一番话道出了他和同事们的心声。
“城市水利发展要体现水利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协调,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应注重功能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城市水利工程设计就要创新设计,在满足水利功能的前提下,突出生态、景观、文化和节约资源的要求。”上海院院长石小强的一席话代表了这支团队在城市水利设计方面一如既往的追求。
与时代同行,用精品彰显力量,是庄严的承诺,更是前赴后继的使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