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格美”来袭 高度警惕极端强降雨
□本报记者 杨文杰 马晓媛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将于7月25日登陆福建,成为今年首个深入内陆的超强台风。
连日来,水利部防汛会商会上,“格美”走向及其可能带来的暴雨洪水灾害,是分析研判的重点。持续滚动的监测预报甚至在它还是一个热带低压时就开始了。
防御“格美”,缘何如此谨小慎微?
“格美”跟“杜苏芮”很像!从目前预报看,“格美”登陆后的路径极易让人想到“杜苏芮”,同样是深入北方、影响海河流域,同样是停编后残余环流可能给京津冀带来强降水,连影响时段都高度重叠。
2023年,受“杜苏芮”北上与冷空气共同影响,海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这次特大洪水是1963年以来海河流域最大的场次洪水,引发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相比“杜苏芮”,“格美”体型更大!“格美”在“吃掉”其东边生成的两个热带扰动后,还吸入大量西南季风、跨赤道气流水汽,体型变得很庞大。此外,“格美”影响范围覆盖从南到北七大流域,海河流域主要河流几乎全部覆盖。
另外,从历史数据看,巨型台风登陆我国并深入内陆的,都带来了特大暴雨。1996年,9608号台风登陆台湾、福建后深入内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出现大范围暴雨,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全线上涨,河北石家庄出现特大暴雨,在2021年郑州“7·20”暴雨之前创下北方省会特大暴雨的纪录。
防御“格美”,不能丝毫麻痹懈怠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面对防御台风“格美”这样的“开卷考试”,需要我们通过复盘检视,仔细查找防范应对过程中的短板弱项,预判可能发生的灾害影响,提前排查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做好充分防御准备。
成功抗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实践证明,各级水利部门正是将“防”的关口前移,将“预”字贯穿防灾减灾全过程,以充足的准备应对万一的可能,才能不断赢得主动,最大程度减轻损失。
立足最不利情况,向最好方向努力。水利部专题会商部署“格美”防御工作,要求加密、滚动、持续监测预报台风移动路径和影响区域雨水情,预报结果动态更新,及时直达防御一线,根据预报提前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全社会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范应对。
在水利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格美”动态。
“路径预报较前一天偏东,可能导致带着水汽的台风受太行山阻挡,如果再碰上北方来的冷空气,冷热交锋,可能沿着迎风坡的雨会更大。”预报员打开气象云图,详细分析。
“海河流域处于沿太行山和燕山南麓,洪水源短流急,汇流非常快,洪峰形成的时间非常短,从预测预报和防范应对的角度来说难度也非常大。”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工作人员介绍,“山洪灾害防范、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和小水库安全都要紧盯。”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其防洪安全事关重大。“格美”路径覆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也是防御的重中之重。落实好防御责任,预置好防御人员、物资、设备,加强巡查防守和险情处置,这些防御措施,哪一环都不能疏漏。
此外,海河流域今年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多,必须严格落实在建工程度汛责任、方案和措施,及时转移人员设备。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面对来势汹汹的“格美”,做到举一反三、周全准备,守牢底线、压实责任,才能筑牢防汛堤坝,守好万家灯火。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7月25日
作者:杨文杰 马晓媛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