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通讯员 范烨)近日,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4个入选第五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名单,长江委长江设计集团设计的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成功入选。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记录了1200年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被誉为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的成功实施,保护了水下白鹤梁千年古水文题刻的原址、原样和原环境,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在任何地方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此前“水晶宫”及“就地保护、异地展览”两种保护方案均被否决。长江设计集团设计团队按照葛修润院士创新性提出的“无压容器”设计理念,进行白鹤梁原址保护工程设计。工程技术难度极大,涉及大量交叉学科技术难题,为此,城市规划与建筑院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工作,方案最终获得10多位院士组成的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采纳实施。
该方案集成文物、水利、建筑、市政、航道、潜艇、特种设备等多专业、多学科的技术,创建循环水技术保持水下保护体内外水压平衡,保证了文物及结构安全,维护了白鹤梁与长江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创建深水照明和摄像技术,攻克了水下观察、照明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白鹤梁题刻的原址、原样、原环境保护和观赏。同时,容器内还配备了先进的净水设备和技术,对长江水进行沉淀、消毒、活性炭去淤等处理,确保水质清澈,为题刻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工程建设充分融合了水文元素,凸显了水利文化的特色。白鹤梁题刻是古代水文观测的重要记录,博物馆的建设以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核心。技术团队成功克服水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诸多困难,最终建成了这座独一无二的水下博物馆,将题刻原址原貌地呈现在水下,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古代水文观测的智慧和魅力。
游客参观游览需乘坐长91米的电动扶梯缓缓进入水下,通过水下参观廊道和潜水舱潜入水中,便可零距离欣赏文物题刻。馆内还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世界大河文明的水文观测方法、长江水文变化的历史记录以及水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效提升公众对水文科学的认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先后获得FIDIC(菲迪克)工程项目优秀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等国内外众多荣誉。近期,中国与埃及正着手推动白鹤梁题刻与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引领中国水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4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