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处于“台风走廊”的海南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海南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海南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记者近日采访了海南省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罗保铭。
罗保铭说,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与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了党对治水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对水利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加快水利发展对海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罗保铭强调:第一,加快水利发展是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保障。“十一五”期间,海南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提高了26.6万公顷农田的产量,但目前全省仍有21.2万公顷农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年均达到13.2万公顷,旱灾损失年均近7亿元,这与中央赋予海南的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极不相称。
第二,加快水利发展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2009年建成的大隆水库总库容4.68亿立方米,足以满足三亚市未来30年发展所需的城镇用水。今年在琼中开工建设的红岭水库总库容6.62亿立方米,2014年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琼东北生产发展和饮水安全问题。
第三,加快水利发展是保障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海南省水环境质量居于全国前列,但局部地区的水质退化、超标排放、用水浪费和过度开发,也应引起高度警觉。“十一五”期间,海南省累计解决了17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有140万农村(含垦区、林区)人口和10万名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罗保铭认为,海南水情最主要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最鲜明的特点是独立的海岛水系。海南常年降雨量达1820多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37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1倍。但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落差大,蓄水比较困难。
第二,最突出的短板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5年来海南水利建设的力度很大,水利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相当于1988年到2005年累计投资总额的1.4倍。但总的看,水利建设欠账多,大中小型病险水库多,再加上灌区工程薄弱,渠道渗漏严重,工程性缺水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第三,最大的隐忧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基础管理粗放薄弱。粗放式管水、用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农业生产中,库水从水库到农田要损失60%,水到农田后,漫灌方式又要损失50%。去年海南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为101立方米,是北京的5.4倍,是天津的8.6倍。
第四,最有利的形势是国家和省里支持水利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出台了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海南省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使得海南水利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罗保铭要求,当前全省要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大中型水源工程。从长远看,解决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关键在于布局和建设水库。目前海南省水库的布局不够合理,东南部多,中西部少。所以,“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红岭水库是重中之重,力争2014年竣工;同时,西部的迈湾水库、天角潭水库、洋隆水库争取早日立项开工。
二是大力建设一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不仅需要水利枢纽,还需要配套完善的干渠、支渠、毛渠,水到田头才算有水的保障,这同样是水利工程的当务之急。
三是抓紧实施一批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城镇化建设的要素配置最重要的就是水源和供水工程,“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建设48个城市供水项目,以满足城市对自来水跳跃式发展的需要。2011—2013年,还要建设760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解决140万农村(含垦区、林区)人口和10万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
四是争取用三年时间,确保完成443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以及重点海堤的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提升海南省防灾减灾、防强台风、防大旱的能力。
罗保铭强调,保障“十二五”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需要做好“坚持规划先行、盯紧落实项目建设、要加大财力人力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四件大事;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严格考核问责,狠抓工作落实;强化专业队伍,提高工作水平;重视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要坚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和组织起各方面的力量,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