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雷琴 宋金婷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而节水优先又是治水工作的重要方针。
走在皖西大地,田野里满是收获的喜悦,一条条新整修的水渠延伸到裕安区丁集镇的块块农田。2万多亩土地上,配套修建了4条主灌溉渠道、36条斗农毛渠、72座水闸、15座无喉道量水设施。打开水阀,汩汩清流就能流入田间地头。沉甸甸的丰收背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功不可没。
近日,笔者走访安徽省六安市部分省级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了解水价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不止0.019元/立方米的变化
“现在用多少水就给多少钱,后期还有人管理。水引到地里,不仅节约成本,种地也省工时。”裕安区丁集镇光明村村民李照祥告诉笔者,往年村里渠道不给力,堵渠、漏渠时有发生,经常出现上游漫灌浪费水,下游缺水干着急的状况。“现在可好了,基础设施变好了,跑冒滴漏也少了,咱种庄稼就操心‘水’的事,现在水用得顺心,日子过得顺意。”李照祥说。他把家里12亩地流转给了大户,成为北庄生产队的“放水员”,干着200亩地的放水工作。“今年夏天那么干旱,我们这没旱着,水也是够用的,这要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农业水价改革后,不止李照祥一个人感受到了变化。在丁集镇光明用水者协会,墙上张贴着协会的各项制度,电脑上实时记录着各条水渠的用水量。“我们对试点区内种粮大户和农民用水户的水权水量进行了分配,并登记造册,用水户的水费台账也都已经建立。”协会负责人说,试点区内主要渠道的放水都由协会统一调配,并有专人测量记录渠道的放水量。
一系列工程措施,完善了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疏通了田间地头“毛细血管”,减少了“跑冒滴漏”现象,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渠通水到,自然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
据了解,试点区农业水费改革前以亩计收,标准是依据多年平均用水定额,年亩均用水量454立方米,单价0.056元/立方米。改革后按实际用水量收取,粮食作物为0.075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适当加价,分别为每立方米0.09元和0.10元。
六安市水利局副局长陈林说,根据试点区2015年农业用水量推算,执行的水价达到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工程管护措施到位,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正常年份亩均水费支出在15.5元左右,较以前按亩计收降低了2元左右。实行改革既降低了农民水费支出,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增产增收。
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
“这里是丁集支渠,从这里开始,就是丁集镇农业水价改革的试点区了。”裕安区水利局副局长张学兵指着汲东干渠通向丁集支渠一个闸门上的设备说:“你看,这个就是太阳能用水计量设备。”
水价改革后,六安市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的初始水权分配机制,科学核定农业用水总量,明晰农业水权,分别确定了试点区内用水者协会、村集体以及农民的灌溉用水指标,分配初始水权,并对水权进行确权登记。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项目区基本用水定额为每亩370立方米,超定额最高累进加价200%。这既兼顾了农民承受能力和农业发展需要,又充分发挥了价格杠杆作用。
“为鼓励群众节约用水,我们还建立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陈林说,试点区对干旱年份水费增支较大的用水户以及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给予补贴;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生产模式节水的用水户给予奖励。金安、裕安两区分别从区级财政安排了20万元、50万元用于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对促进农业节水的农民用水组织或用水户给予奖励。
水价的变化倒逼生产习惯的改变。由于采取计量征收水费的方式,同时又有节水奖励政策,增强了当地群众特别是用水大户的节水意识,一些种植草莓和葡萄的大户在水价改革后建起了管道输水灌溉、滴灌等设施。振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王曦阳在项目区挖了四口当家塘,进行内部蓄水,并对自家的蔬菜进行滴灌改造:“改革逼着我们提升节水能力,改变过去老旧的灌溉路子,科学制定灌溉方案,节约用水,学会用水。”
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节水积极性,实现从“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的转变。
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试点区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组建金安区翁墩乡明泉用水户专业合作社、丁集镇光明用水者协会等新型管护组织,鼓励这些组织参与部分田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建立大户田间工程自建、自管、自运营管理模式和大户田间工程购买专业化服务模式。例如,明泉用水户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单体农户、种粮大户等自愿组建的。合作社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承担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在灌溉排水、抗旱排涝、协调用水纠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化用水结构,倒逼用水习惯的改变,释放了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但在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张学兵说,从试点区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看,缺乏有效的水权交易运作体系,同时,交易风险防范、第三方影响评价等机制尚未建立,市场监管、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等还需加强。“建议建立以淠史杭灌区为主体的水权交易平台,重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交易机制,由省级层面回购水权,如由省淠史杭管理总局负责灌区内水价调度、运行、结算,更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精准计量设施也需进一步完善。六安市水利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负责人陈久顺说:“实行农业终端水价,必须依靠计量设施的硬件支撑。没有精确的用水量,就谈不上用水管理和计量收费,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也就没有了基准。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选用既实用、精确度高,又利于群众接受、适应水利现代化需要的计量设施是农业水价改革的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