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何小军
郴江河,绿水潺潺,岸绿景美,像一条长长的绿飘带缠绕郴山;
东江湖,波光粼粼,冰清玉洁,如一颗巨大的蓝宝山蕴藏神奇。
2013年,湖南郴州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46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初夏,由水利部、长江委派出的专家组对郴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技术评估。短短几年时间,郴州这座城市,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困境中,一跃掀开了“青山为屏、河湖为脉、城在水中、水在城里”的新画卷,探索了丘陵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郴州模式”。
试点期间,全市47个试点项目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28.6亿元,占计划的125%,项目完成率100%;25项试点指标已全部达到或超过目标值。
郴州山水之美源于“六化”理念
900多年前,北宋著名词人秦观被贬郴州时,留下千古绝唱: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山川巨变,流水欢歌。而今,郴江碧波荡漾,如诗如画,或许秦观不再感伤。
城因水而兴,城因水而灵。郴州市属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境内无大江大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矿业经济一度开发无序,“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日益突出。
把脉全市水情,郴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提出“科学治水、改革活水、建设强水、发展兴水”战略。
市委书记易鹏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多次调研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易鹏飞在《中国水利报》刊发《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重在抓住三个“根本”》的署名文章,要求把郴州打造成山、林、水交相辉映和水城、水景、水镇错落有致的水生态地区,将郴州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不断引向深入。
全市大胆探索,坚持雨洪资源化、水系网络化、城市海绵化、水域景观化、工程生态化、治理系统化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六化”理念,探索了“调产业、控污染、绿矿山、净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水治理模式、“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国际知名”的天然温泉水开发模式、“同源同网、同质同价”的城乡居民饮用水建设管理模式、“一轴五带、十城百景”的城市景观水提质模式等山丘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模式”,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提供了有益经验。
郴州山水之美基于“八水”同兴
郴江河一度水污染严重,如今水清岸绿,让人记住乡愁与童年。
郴江河的蝶变,源于郴江河综合治理工程;而郴江河的治理,只是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十大示范工程的一个缩影。
试点期间,郴州市相继实施“五湖十库”“引东入郴”“引郴入燕”“引江入仙”等十大示范工程建设,涵盖水资源保护、雨洪水资源化利用、水环境整治、地热水开发、水效率提升和水景观打造等方面,有力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东江引水工程分为近期、远期、远景三期建设。近期工程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11.99亿元,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引水规模为30万吨/天。引水入郴,将从根本上解决“郴资桂”城市群供水瓶颈问题。
把江河水拦起来,漫步王仙湖、爱莲湖,绿波荡漾,亭台错落,绿树婆娑,让人心旷神怡;
把河湖水引进来,城区开始向河湖拓展,移城就水、城水相依成为现实;
大力开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让污染水净起来,一江春水潺潺流;
把降雨水蓄起来,莽山大型水库和江源、沤菜等中型水库,一大批控制性蓄水工程开工或建成;
把地表水串起来,完成“引郴入燕”、东河金田湖—秧溪河刘仙湖等连通工程,水生态景观实现串联;
让地热水活起来,开发保护并举,汝城热水温泉等一批温泉特色小镇成为旅游亮丽名片;
让景观水靓起来,“一轴五带”河道景观建成,东江湖等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蓬勃发展;
让水文化扬起来,举办中国郴州休闲旅游文化节,组织开展水生态科学考察活动和摄影大赛,建设东江湾、秧溪河、四清湖、桂阳等一批水生态文化园,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水生态的浓厚氛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