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海涛 周加成 范杰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东以京杭运河为界,南依淮河入海水道,西临二河,北靠里运河,四面环水,因水而生。伴随着全区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这片土地的生机和活力更加凸显。
清浦区按照“试点先行,全面覆盖”原则,以武墩镇开展改革试点为基础,扎实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清浦区充分发挥试点作用,通过简报、组织参观等形式加以推广,组织区内其他乡镇水利站前去学习“取经”,逐步消除观望思想和畏惧心理,让改革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清浦区成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质改革督查工作组,对全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范围内每一个沟、渠、涵闸、渡槽等,进行定点定位,确保改革工作按计划推进。整合管护内容、人员、资金,实现了“打包”管护。在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地位重要、不可或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势在必行。”清浦区副区长吴洪刚指出,“各乡镇要明确小水改管理模式,通过改革发证后,签订合同,明确各项义务权利,严把检查验收关口,合理评估改革成果,认真总结改革经验。”
黄码乡水利站张建林说:“在落实工作中,我们不仅与各村签订责任状,还组织不定期考核,并邀请当地居民代表进行监督。”
“灌排河的杂草没有了,农田用水灌得上、排得出。今年水费交得也少了,负担比往年轻。”和平镇电站村李中原说。
截至目前,清浦区已经完成2个乡镇22个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预计12月中旬将完成所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任务。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