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建好管好才是“放心水”
——湖南常德市武陵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常德市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职工在武陵区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     通讯员 李云梯/摄 


武陵区芦荻山水厂    武陵区水利局供图

  □通讯员 姜鸿丽 李晓辉

  “以前,家里都是抽地下水,水要沉淀后才能用,现在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无论洗菜、做饭、洗衣服、洗澡,一拧开水龙头,洁净的水就来了,方便又健康。政府真是替老百姓办了实事,做了好事。”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南坪街道金家坪村八组的杨福初高兴地说。

  从2007年开始,抓住国家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契机,武陵区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短短8年的时间里,像杨福初一样的13万农村人口全都吃上了放心水。

  8年,13万农民吃上放心水 

  69岁的杨福初一直生活在金家坪村,自家三层楼房前的何家溪曾是他家的生活水源。以前小溪清澈见底,后来随着城市北移,打破了原有的水系,加上城市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污染等,吃水成了他家最大的问题。

  打水井成为当初解决吃水问题的唯一方式。杨福初家打了一口水井,但用水依然很麻烦,水要经过沉淀池沉淀才能用,如果洗澡需要水,还要经过二次抽水。“我们情况还算好的,三队和七队的人一到天旱就要去1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其实,最让杨福初他们担心的还是健康问题,因为即使过滤,水中的铁、锰含量还是严重超标。直到武陵区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才让杨福初和其他人受了益,吃上了放心水。2015年1月,城市自来水管网的延伸解决了南坪街道金家坪和竹根潭两村村民的用水问题。当哗啦啦的清水从龙头流出的时候,杨福初忍不住歪着头喝了一口:“嗯,甜!”

  芦荻山乡毛坪里村的张传炳家比杨福初还早两年吃上放心水。2013年,总投资近1600万元的芦荻山水厂建成通水,张传炳是全乡第一批吃上放心水的村民。张传炳记得,早两年干旱的时候,他每天都要走1里多路到沅江挑水喝,一挑就是2个多月。通水后,他家用上了全自动洗衣机,安上了热水器,旱厕也改成了水厕。“有了自来水,我们农民的生活品质都提高了。”张传炳笑着说。

  岩桅子村二组村民阳章填10多年前从鼎城区牛鼻滩镇移民过来,10多年来煮饭做菜从不敢用井水,都是买的桶装水。家里通上自来水后,他还特意做了一个试验。前一天睡觉前接一瓢水,第二天早晨起来再去看,还是清亮亮的一瓢水,没有任何沉淀物。要是以前的井水,类似铁锈般的沉淀物就会结成壳。从那以后,做饭、洗菜、洗衣,阳章填都用上了芦荻山水厂的自来水。

  自2007年国家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武陵区解决了60多个村和11所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其中新建芦荻山、沙湖、大关庙和东靳驮4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高达4200多万元。

  倾心倾力,引得甘泉进万家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饮水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8年来,武陵区委、区政府一以贯之,高度重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分管该项工作的武陵区政府副区长丁天德说。

  武陵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水质达标、安全可靠、群众满意”为目标,连续8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重要内容。武陵区还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莫汉桃担任组长,丁天德担任常务副组长,并多次组织调研、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困难。从2007年开始,在财政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武陵区对饮水安全民生工程重点倾斜,将每年的配套资金纳入本年度财政预算。8年来,仅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就达640万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武陵区水利局作为推进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农水站,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管理、维护等,都事无巨细地精心筹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难点在于资金落实,该局开拓思路,科学规划,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沟通,确保上级投入资金及时到位。8年来,武陵区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投资3100多万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又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8年来,群众自筹资金达508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陵区倾心倾力,先后通过延伸自来水管网、新建集中供水工程等措施,引得甘泉润万家。“我们解决安全饮水的规模是最小的,但覆盖率是最高的,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我们兴建的饮水工程不是最多的,但每个水厂都做成了精品,成为全市的示范水厂。”武陵区水利局局长何哲云说,好事要办好,不仅要赢得“攻水战”,更要赢得民心。

  实事办实,创新管理施惠于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能只建不管,否则会功亏一篑。武陵区水利局创新管理,建立公司化管理模式,引入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委托企业管理,实现“以水养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步入良性循环。 

  武陵区水利局建立水质实验室,并联合疾控部门,对水质进行检测。在2009年建成运行的丹洲乡沙湖水厂,笔者看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检测单上,末梢水和出厂水的检测各指标均符合安全饮用水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公益性工程,武陵区按照每度电0.2元的标准对集中供水工程的抽水用电实行补贴,减少运行成本,从而降低水价,让农民得了实惠。对工程受益区的特困群众和五保户,按照每户每月10元的标准实行用水补贴,由武陵区财政负担。截至目前,武陵区财政已累计补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0万元。

  民心工程润民心。“放心水”流进了千家万户,也流进了武陵区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心田。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7月16日

姜鸿丽 李晓辉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水到渠成 润民之都——成都市在四川省率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探秘
湖北:确保饮水安全年度任务按期完成
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
湖南岳阳市:建立规模农饮项目责任制
江西遂川县:农饮工程润民心
山西灵丘县建起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中心
湖南沅陵县:通过比选确定农饮工程建设队伍
重庆梁平县:齐心协力保饮水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