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王洼水厂
供水系统实现信息化控制
村民能洗上热水澡了
□本报记者 孟砚岷
夏日酷暑当头,宁夏彭阳县田壕村村民张志亮的日子却更加惬意:忙完地里活走进新装修的卫生间,痛快地洗个澡,疲惫与炎热立刻一扫而光。在过去,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
今年,清澈甘甜的泾河水,经过200公里的输水管道长途“跋涉”,流进田壕村——这个全县缺水典型村庄的家家户户。“水贵如油”“头顶星星翻山岭,一根扁担挑沟水”,成为当地群众往日的记忆。
“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一举拔掉了俺们村的‘穷根子’,别提多好了。”田壕村村主任海保勤说。去年,田壕村被评为全县整村推进示范村,人均种植地膜玉米4亩,饲养肉牛2头、山羊30只,人均纯收入达到5860元,35%的农户喜迁新居。一些农民还购置了洗衣机、热水器,用上了水冲式厕所,生活方式加速改变。
位于宁夏东南部、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5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9立方米,属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地区。
近年,彭阳县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做群众既得实惠又称心满意的“民心工程”“感情工程”来抓,先后争取并实施了11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6处,解决了12个乡镇156个村3.5万户20.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包括田壕村在内的北部乡镇长年干旱少雨,吃水苦、吃水难一直是群众面临的一大难题。村民家家都有两口水窖,一口喂牲畜,一口自家用,洗脸水根本舍不得倒掉,放在盆里沉淀后再用来喂羊。遇上天旱,窖水不够吃,村民只能花钱买高价水,一方水连运费、水费要花50元钱。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问题是群众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关心的生活问题。2014年10月1日,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彭阳连通工程开始实施,彭阳县投资1亿多元,建设连通配套北部安家川片区工程。工程从固原东山坡引水工程青石嘴取水,至王洼镇墩墩梁进水厂与配水工程连通,铺设管道近200公里。
经过紧张的施工,当年12月1日,彭阳县北部安家川片区连通工程正式通水,北部交岔、王洼、草庙等7个缺水乡镇8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
今年年底,彭阳县红茹河片区连通配水工程建成后,全县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将由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替换,建成同源、同质、同网的城乡供水体系,届时安全水覆盖率可达92%,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农村饮水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过去,由于供水管线长、工程分布点多面广、管理手段落后,造成饮水工程管网漏失率高,供水保证率低,运行费用高,群众颇有怨言。从2013年开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彭阳县水务局筹措资金近300万元,在县城供水总站建设了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控制监测中心,实现供水工程故障自动报警和机电设施自动保护。同时,利用无线局域网、GPRS等通信手段,通过电脑、手机可对25处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测和机组开停等自动化控制,使泵站供水干支管道供水保证率达到95%,降低管理成本30%。
同时,彭阳县成立了城乡供水工程管理站,下设北部安家川、中部茹河、南部红河片区供水工程管理站,完善收费、服务等管理制度,落实了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各片区供水管理站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维修、收费等服务工作,形成了县管理站+片区管理站+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长效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潺潺流水声,流淌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甜甜泾河水,荡漾着农民幸福的笑声:一幅描绘着彭阳人民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