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特约记者 易延端
受2008年“5·12”特大地震严重影响,近年来四川省什邡市汛期灾情频发,江河堤防等水利工程经受严峻考验。去年的“7·10”暴雨洪灾,就造成当地湔江老鸦堰下段、马井大桥下段等防汛险工段堤防损毁约2200米,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遭受暴雨洪灾之后,什邡的防汛抗灾工作都做了什么?今年抗御洪水的能力如何?5月15日,笔者在当地主汛期来临前,前往去年受灾严重的几处江河地段进行了实地探访。
观察点:湔江马井段广干渠
去年“7·10”暴雨洪灾中,因湔江马井段广干渠倒虹吸管上段右岸堤防水毁造成该段上游河床下切。今年3月,什邡市投入199万元对该段长达523米的地段进行了基础加固和堤防坡面修复。
5月15日,笔者来到该地段,只见在宽广的鸭子河面,两岸堤防护坡似卫士一般忠诚地守护着一方水土,保障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受什邡市水务局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现场用回弹仪对堤防坡面强度进行测试。
“这个工程项目上月就全部完工了,我们正在委托第三方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检测鉴定。他们通过现场采集数据,然后回去具体计算,得出结果看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什邡市水务局助理工程师李波介绍。
李波还告诉笔者,近年来,什邡在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已经建成了10个视频监控站、25个自动雨量站、17个自动水位监测站、72个简易雨量站,基本覆盖了什邡山区及重点河段。“你看,这些还可以用手机安装的APP(应用软件)进行实时观测和监控。”说话间,李波打开了自己手机里安装的APP,只见被监控地段的水位变化都以视频、数据等形式很直观地反映出来,“一旦发生险情,软件就会自动报警,为防汛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给予有力的支撑。”
李波介绍,什邡市水务局还对山区72个山洪灾害危险点进行了调查和摸底。针对危险点,水务部门向当地群众发放了避难明白卡,让群众在险情发生时做到有序转移、安全避险。
观察点:湔江老鸦堰隐峰段
在位于什邡市隐峰镇欢喜村的湔江老鸦堰下段,笔者看到,该段水毁工程已经全面完工,200个水泥浇筑的四面体、六面体已经调集在河岸上备用。李波告诉我们,这些四面体每个重达1吨,六面体重量是1.4吨,如果遇上洪水再次冲毁河堤,用吊车直接把这些物体吊入河床拦截,就会起到围拦和封闭缺口的作用。
欢喜村村委会主任刘谋建介绍,老鸦堰地处他们村南面,涉及4个村民小组。以前大量开采砂石等原因造成河床降低,2013年的“7·9”特大暴雨使河堤垮塌,冲毁了老鸦堰周围农田160余亩;2014年“7·10”洪灾中,他们村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这样的情况,欢喜村在当地镇政府的安排下,专门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一支20人的民兵应急抢险队,一旦出现暴雨天气或上游排涝,就进行专人24小时巡逻监测,发现险情后及时向上级汇报,并组织村民抢险避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位于隐峰大桥左侧鸭子河畔的一家农家乐是什邡市防汛物资储备点之一。走进该防汛物资仓库,记者看到,一排排钢筋笼、四面体、六面体、防护钢丝笼、钢丝绳等物资已经分类整齐堆放,挂在一旁的《防汛物资情况表》上,清楚地注明了防汛物资的名称、数量、储存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调运车牌号等信息。
李波紧接着介绍:“目前什邡市已经储备编织袋8300条、钢筋笼83个、铅丝1吨、救生衣255件、铅丝笼1582个、防护钢丝笼654个、冲锋舟3艘,各镇储备编织袋6.5万条。下一步,什邡市将根据使用情况再补充相应的防汛抢险物资。”
什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市水务局局长邓英华表示,什邡市委、市政府结合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未雨绸缪,提前部署,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安全用水作为防汛工作第一要务,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去年汛后,水务部门筹集资金310万元,对几个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形成封闭的防洪圈,极大地提高了全市江河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