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号爆发的山洪使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天池村村民陈淑华屋后的土方垮塌
山洪灾害危险区警示牌
雅安市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系统还在各市县及乡镇的防汛责任人手机上安装了移动APP客户端
张淑华家的镂空门槛
□记者 王浩宇 陈静
7月9日,当记者来到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天池村,几天前山洪暴发留下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见,延镇河二叉两岸农田里的苞谷被冲倒了一大片,河边张建蓉家外墙上洪水浸泡的痕迹依然清晰,足有2米多高。
说起7月5日那场山洪,村民们都心有余悸,“雨可大了,一转眼延镇河河水就漫到岸边,幸亏得到预警,转移及时,大家才没事。”老党员周天富说。
雅安市素有“雨城”之称,年均降雨量约1800毫米,暴雨多,夜雨多,山地多,加之“4?20”芦山地震后,山体疏松,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一直都是我们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雅安市防汛办副主任刘刚说,“我们在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网络建设中实行水务、气象合作共建、共享模式,加密站点布局,目前监测站点全面覆盖重点山洪危险区。”
从7月4日下午起,车岭镇党委书记倪远有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来自预警平台的一条条短信及时通报水雨情,并传达相关防御部署。同时记者在车岭镇的相关防汛责任人手机上看到了一款名为“防汛通”的应用软件。运用这个软件防汛责任人可以实现实时水雨情查询,工情查询,查找防汛资料以及责任人通讯录,移动督导等。
7月5日随着降雨强度加大,上午九点在收到县预警平台发出的预警短信后,车岭镇党委政府派出多路由镇干部带队的巡查小分队,对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并组织危险区域的人员转移。
天池村李忠群一家住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域,她家门口树立的警示牌上,清楚标明了危险区范围、预警转移责任人、转移安置点、转移路线等信息。7月5日,在收到村干部发来的预警信息后,李忠群一家就及时按照转移路线指示牌标明的方向转移到安全区域,成功避险。
“像这样的山洪危险区域指示牌村里还有好几块,十分清楚直观。”天池村村干部郑朝鸿说,“同时今年4月,镇里还组织进行了多次山洪泥石流转移避险演练。现在大家都知道山洪泥石流来了该往哪里跑。”
即使有预警,个别村民依然不愿意撤离怎么办?如何守护生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责任到人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此时便发挥出关键作用。
7月5日下午14点,当巡查小分队来到天池村延镇河二叉时,发现河水已暴涨了2米多,漫进河两岸的居民家中。部分低洼处,河水已经过腰深。
防汛责任人郑继明发现村民张建蓉还在家里抢运财物时,急忙将她拉到高地,边走边劝说“东西没有了还可以再买,命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暴涨的山洪很快就将张建蓉家的平房淹没。事后张建蓉感叹不已,要是没有干部拉着她走,还不知道会怎样。
山洪来了,保障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务,这在每一个防汛责任人心中铭刻。70多岁的空巢老人陈吉莲就是不愿撤离,干部们再三劝说,她依然固执地说“水涨不起来”,不肯离开家。为确保老人安全,“最后我们硬是几个人一起把她架到了安全地点。”郑继明说。
地处“雨城”的居民不仅知道如何逃生避险,在减轻灾害损失上还有着民间智慧。在陈淑华家中,记者被镂空的门槛所吸引。“由于房子靠着山边,一下雨经常有雨水顺着山体流进家里。因此我将家里门槛下部留着空,方便雨水尽快排出。”陈淑华说。
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作为水利专业智慧,与山洪争夺着生命,服务于民生。7月4日下午至7月5日下午,车岭镇24小时降雨量近200毫米,天池村成功转移村民100多人,实现了无一人伤亡。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已累计发布预警短信58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58万余次,转移人员2100万人次,避免人员伤亡数十万人次。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