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记者 刘文杰
近年来,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水质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威胁用水安全;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而中华鲟、江豚等珍稀物种也岌岌可危……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重要指示,为长江流域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过去,在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很微弱,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的力量越来越大,现在河流变成了弱者。”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说。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周建军参与了2015年九三学社“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党派大课题调研。2015年9月,九三学社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递交了《关于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研报告》。
报告认为,近20年来,伴随着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投入运营,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改变甚至是趋势性变化。报告指出长江存在径流量减少、干旱增加、温滞效应明显、河流营养改变、水域形态转变、环境容量降低等六大问题,提出包括实施河流生态修复、调整《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健全流域统筹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改革水利科研体制等建议。
河流建坝的长期生态作用和环境影响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周建军认为,统筹好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关键点在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当前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这会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周建军说。只有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长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才能留住鱼草丰美的长江。
来源: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