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建国)年初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两至八成,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8个盟市53个旗县区不同程度受旱。7月3日18时,自治区防指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各地通力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抗旱减灾。
国家防总先后三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内蒙古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检查旱情,指导工作。中央财政下达自治区农牧业抗旱救灾资金1.3亿元,自治区政府紧急动用主席预备金3000万元,支持东部盟市开展抗旱工作。
5月中旬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派出4个工作组赴重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在科学调度水库等蓄水设施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努力节约水资源,压减其他行业用水,优先保障饮水安全。兴安盟、赤峰市从大中型水库应急调水2.6亿多立方米,用于应急抗旱。同时,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增加供水能力,扩大浇灌面积。组织抗旱服务队为偏远农牧民拉水送水,维修抗旱设施,流动浇地。各级抗旱服务队维修改造机电井等抗旱设施5000多处,打机电井600多眼。目前,全自治区累计抗旱灌溉农作物面积2600万亩,临时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困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