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頔 李爽 朱光荣 蒋文 李立平
德格很高,一路行来,眼中尽是白雪覆盖的高山,朵朵白云仿佛触手可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层峦叠嶂,平均海拔4235米。
德格很偏,车辆沿着蜿蜒的盘山路兜兜转转,时间过去很久,只是从一个山头跨到另一个山头。德格县距省会成都将近1000公里,距甘孜州首府康定500多公里。
德格很穷,人均GDP不足8000元,全县贫困率达22.45%,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整村贫困现象突出。
但,德格又充满希望。一根根结实的水管通到贫困户家中,一片片曾经撂荒的土地已种满各种作物,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让我们感受到摆脱贫困的喜悦。2015年以来,四川省水利厅通过定点帮扶,正一步步拔掉这里的“穷根”。去年德格县实现20个村715户2739人脱贫摘帽。
全力帮扶 提供水利保障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役的核心区域,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要求“在农田水利上,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安全饮水、生产用水问题”。
水利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抓手。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15年以来,四川省水利厅切实履职尽责,强化督导帮扶,加快推进德格县脱贫攻坚。省水利厅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厅长胡云,副厅长李勇蔺,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斌等组织研究帮扶措施,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与百姓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贫困户的困难诉求。胡云强调:“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助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水利行业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年,四川省水利厅先后深入德格县贫困村121户贫困户家中和有72名住校生的八里达(西布)小学走访慰问,共计向10个对口帮扶村和学校送棉被507床、棉衣600件;安排项目资金约2亿元解决德格的饮水安全问题,扶持防洪堤建设、灌区建设和水土保持等民生水利事业。厅直属单位结合德格县对口扶贫村实际,与当地干部共同研究制定脱贫方案,出钱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资助贫困学生,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倾心尽力,精准扶贫。水利系统选派的10名驻村帮扶干部,克服身体不适、语言障碍等困难,积极协调改善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种植业,培育主导产品,让脱贫人口能够真脱贫、不返贫。
随着水利扶贫的深入开展,德格县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安全饮水 改变村民生活
5月8日上午,达马镇贡空村65岁的村民巴拥端着一盆衣服,走到家门口水池前。池旁竖着用汉文与藏文书写着“安全饮水”“饮水思源”的石碑。她随即拧开水龙头,坐在池边,用喷涌出的自来水,在搓衣板状的水泥斜坡上搓洗起衣物来。
巴拥家有6口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400元,是典型的贫困户。她说,过去每天到麦宿河边挑水,要花近1个小时,不仅费时费力,挑回的水水质也得不到保障。自从村里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巴拥不但吃上了放心水,现在洗衣、洗菜、洗澡,都很方便。她用藏语说道:“感谢党和国家,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山上的取水口是2个,现在则在百米范围内又增加了4个取水口,汇流到一口1立方米左右的取水池中,通过2800米的主管线送到村子的2口共7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再利用自然高差流进各户。”德格县水务局副局长黄晓东介绍。
我们看到,巴拥家的二楼有整洁的洗漱池,旁边整齐地摆放着洗手液、洗发水、漱口杯、牙膏等。“自来水入村入户,给藏族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达马镇镇长占玛措介绍,贡空村所有村民的家里都已通上了自来水。
贡空村的民居通常为上下两层,下层堆杂物,上层用于生活起居。自来水要安装到楼上时,村民却害怕水管爆裂。针对这种担心,水务局采用了优良的PE给水管材,还采取了特殊保暖措施,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贡空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了全县的样板,其他乡镇村民纷纷表示,希望县水务局按这个标准在本村建设。在更庆镇西布村,我们看到饮水管线正在掩埋。“基本上都要挖一两米深,这样就不怕冻了。”来自四川省农田水利局的驻西布村帮扶干部李渊指着尚未填平的土沟介绍。
去年,县水务局投入100万元,参考贡空村的模式,提升西布村饮水工程质量。同时还为西布村修建了下水设施,解决污水排放问题。目前村里正在实施改厕。“当地农村多为旱厕,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经过改造,使污水汇入收集池,沉淀过滤后再排到河流。”黄晓东介绍。这一做法对于保护河流健康生命、改善村容村貌,以及发展乡村旅游都有重要意义。
“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与帮扶下,我县安全饮水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德格县副县长建康介绍。据了解,今年德格县还将投资757万元,对去年“摘帽”的20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
因村施策 助力脱贫摘帽
特色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农田灌溉面积大幅度增长,水土保持项目使可利用耕地翻了几番……水利精准扶贫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以前一下大雨,就会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冲下来时声音很大,晚上吓得我睡不着,白天也不敢出门,到处都是泥。”龚垭乡血呷村的四郎今年44岁,回忆起几年前的往事,仍心有余悸。
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水利基础设施缺失,是血呷村贫穷的主要原因。在省水利厅的支持和省水土保持局的指导下,血呷村根据实际情况,找准了脱贫的方向,打响了攻坚之战。投资200万元,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与四郎描述的场景相比,如今的血呷村已是另一番景象。站在山腰向下望去,一间间农房前,种植着大片土豆,周围是野猪防护网。2015年以来,血呷村实施了水土保持项目,在实施土坎坡改梯后,可利用耕地由原来的不足10亩,发展到200余亩,不仅面积陡然增加,而且更具经济价值。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龚垭乡乡长郎雪凤说:“依托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我们计划建立血呷村农场。农场包括整理完成的土坎坡改梯耕地和半山腰的林地。耕地上种植土豆、青稞等农作物,当年即有收益;林地上种植苹果树,3年挂果。以此实现‘长短结合’。”按照血呷村支书布黑的预计,今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可以从以前的2300元增加到3300元,5年后有望达到7000元。
血呷村因山势而建设水保项目,发展种植业,而柯洛洞乡郎达村则顺应河势,保护水生态,挖掘水文化,发展旅游业。
郎达村边有一条与村名相同的郎达河。“郎达河的源头是有故事的。”德格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毕代刚兴致盎然地说道,“是以前土司岭甲波带领大臣‘耍坝子’的地方。”“耍坝子”是藏民非常热爱的一项户外活动,类似踏春野餐。
郎达村有个著名景点叫野花林,每年到六七月份各种花朵竞相绽放,是玩水赏花的好去处。
柯洛洞乡乡长扎西伍金介绍,全乡有6个村在德格的母亲河——色曲河边,发展水文化旅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期准备开发民居接待、藏区体验游。“以后,还可以开发漂流项目嘛。”扎西伍金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龚垭乡来格村依托新建的4公里输水渠道,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1倍多,改变了“一亩地旱死一半,只够自己吃”的局面,剩余的水果可以拿到市场去卖,提高了收入。柯洛洞乡独木岭村计划打造“部落牧人”景区。更庆镇西布村要装点成“花香藏寨”……因村施策,发挥优势,各个贫困村依托水利精准扶贫,都找到了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匙”。
倾情倾智 赢得村民点赞
“之前我还没见过打着点滴还在工作的书记。”“他出乎我们村里干部的意料。”“他挨家挨户进行调研,尽心尽力进行规划,全心全意服务百姓,可以说为扶贫脱了一层皮。”“他争取的项目资金,使工程建设快速推进。”……这些都是采访中我们听到的关于水利系统驻村干部的评价。
毛旗是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干部,也是水利系统10名驻村干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入驻柯洛洞乡郎达村开展帮扶。刚一到村里,他就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提出“远期在旅,近期在牧”的发展思路,并根据本村特点,建议打造一条水文化长廊。
“一方面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我打算与李军联合发展野生菌加工,抱团取暖,取长补短,我负责生产,他负责销售,做到各有分工,助推产业发展。”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毛旗心中已经打好了算盘。说起驻村一年来最开心的事,毛旗憨厚地笑了:“我最高兴的是得到了藏区人民的认可。”
毛旗口中的李军,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他为贡空村带来了新变化。李军通过争取各方资金,开展产业扶贫,助推脱贫奔小康,成立了德格县达马益生芫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教师,李军不仅注重培育产业基础,还将扶贫的目光对准了学校。“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达马中心小学,我们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欢快的嬉戏声,看到了整洁的图书室、先进的电教室。李军介绍,一年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共为达马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7.2万元的液晶电脑等设备及图书、字典、书架等。
“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户培育等,使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农业适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提升农户的发展能力。”对于贡空村未来的发展,李军已经有了自己的设想。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干部、龚垭乡血呷村驻村干部汪晓龙,在为本村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还开展了“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村里的呷玛桑登老人今年93岁,无子女,视力、听力都有障碍,而且手上有残疾,唯一的收入来源为每月400元的五保户补贴。汪晓龙定期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并帮他解决生活难题。
省农水局干部李渊,没等小女儿满月,就返回脱贫攻坚的工作岗位,如今守护着村民耕地的一排排围栏,就是在他的努力下修建起来的。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肖翔,结合自身特长,将多媒体融入日常资料管理中,确保精准扶贫档案齐全完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王培,针对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做脱贫方案。牧民们送他一个亲切的外号——“汉族玻璃眼镜”。……面对身体的不适、语言的障碍、家庭的种种困难,驻村干部安心扎根,迎难而上,用心工作,用情扶贫,用力攻坚。“我们干部是缺氧不缺精神!”挂职德格县委副书记的省水利厅东风渠管理处前总工程师陈万林发出这样的感叹。
水利系统扶贫干部,用真心、用实干得到了当地群众“一个大大的赞”。
再鼓干劲 力求更大突破
首战告捷,成绩来之不易;再鼓干劲,力求再战再胜。计划完成27个贫困村退出、1400户4893人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德格县的脱贫摘帽任务更加繁重。
“要围绕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按照‘以水兴业、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批水利支持幸福美丽新村的试点,促进德格县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胡云掷地有声。
四川水利扶贫,号声嘹亮;德格脱贫攻坚,步履铿锵。德格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数字:
2739 + 4893
在四川省水利厅的帮扶下,2016年德格县顺利完成20个村715户2739人的脱贫任务。2017年计划完成27个贫困村退出、1400户4893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11
2016年3、4月,水利厅对口帮扶德格县工作队11名成员分两批进驻德格县4个乡镇的10个村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2亿
四川省水利厅自对口帮扶德格以来,共安排项目资金约2亿元解决德格的安全饮水问题,扶持防洪堤建设、灌区建设、水土保持等民生水利事业。
2889万
四川省水利厅2016年共安排中央及省级水利建设资金2889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30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资金954万元,水土保持资金435万元,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200万元),全力夯实德格县脱贫攻坚的水利基础。
2 + 20
四川省水利厅帮助德格县编好“2+20”规划。
统筹各项水利建设任务,编制完成《德格县“十三五”水利扶贫总体规划》。针对德格县贫困群众饮水安全不稳固、易反复等问题,围绕人人饮上干净水目标,编制完成《德格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对2016年20个“摘帽”贫困村,编制了村脱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