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禹脉 承初心——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观察
 

  □记者 陈静 蒋文 通讯员 罗岱 宋玟举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治水之要,惟在得人。

  都江堰畔,成立于1956年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已走过六十一年岁月。学院以“服务水利,为国育才”为使命,立足四川、面向西部、依托水利、服务社会。建校以来,已有5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水利、水电、水产等行业的骨干中坚力量。

羊马新校区

  “在历届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几代水校人甘于清贫,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水利水电专业人才,为我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省水利厅厅长胡云说。

  薪火相传,桃李春风。学院恪守“禹脉传承,厚德励志”校训,不忘初心,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着人才支撑。

  跨越发展的人才摇篮

  秋日里,校园中的银杏树被暖阳照得越发金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那些刻在年轮里的光阴,一如学院初创时的举步维艰、奋进中的栉风沐雨,清晰如昨。

  回首“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蜕变,学院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从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入手,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学院连续13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水利行业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办学实力一跃进入全国水利职业院校和四川职业院校先进行列。

学院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目前,学院下设七系一部两中心,专业涵盖水利、水电、水产、建筑、测绘、地质、资源环境等,其中,省部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形成工科专业为主,综合类专业和边缘学科并行,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院级重点专业为基础的专业建设体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水利职教新星、中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水利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5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1000余人。

  “学院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在全国水利行业和职业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的蒸蒸日上让全校师生的存在感和凝聚力得到很大提升。目前我们还在申创双一流本科和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党委书记刘锐颇有信心。

  全面提升的技能培养

  职业之基在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赋予他们信心和实力是学院坚持的目标。按照“真设备、真流程、真环境”原则开发的工学结合校内实训基地是学院培养人才的特色之一。在众多职业院校还在努力让学生走进工地走进田间的时候,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把它们直接搬进了校园。

  水利工程系的教学楼旁,一块占地不小的田园和正滋滋喷水的各种灌溉设备让人仿若走进了乡间。不远处,还有泵站、蓄水池、渠道、闸门等渠系建筑物和智慧水利设备。据水利工程系陈老师介绍,这是总投资259万元,占地10亩的水利技术科研实训基地,分为节水灌溉科研实训项目和水利科研实训项目两部分,由学院牵头联合多家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整个基地能同时容纳200名学员实训或培训。

  “学院的实训教学特别有帮助,能让我们很好地熟悉和了解到很多先进仪器及实际操作方法,一毕业就能投入工作岗位。”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专业1431班曾雨薇说。

老师正带领学生进行节水灌溉科研实训

  进入建筑系的实训基地,轰隆作响的机器声和人人都必须佩戴的安全帽更是让人感觉置身工地。100多名学生正在分组进行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等五个工种的实训操作。正带领学生实训操作的钢筋工刘师父已从事这一工种20多年,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先观摩师父演练,再自己动手操作,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就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形成。

  “亦校亦厂,师徒传承”,融“产、教、学、做”于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在这里筑成。

钢筋工师父刘老师正在带领学生实训操作

  目前,学院内已有50千瓦教学电站、110千伏高压实训场、水利工程施工、建筑技术实训、工程测量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等14个综合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同时学院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对内自办产业集群,建设“校中厂”,完善“厂中校”,形成厂校一体的实训教学格局;对外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的合作, 先后组建了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四川水利职教大校园和四川水利人才教育基地。行业主导、多方共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逐渐建立。

测绘系凌燕老师向记者展示Leica测量机器人

  创新办学之路也助力师生们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仅2016—2017年度,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就有46人,教师朱自强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学生技能强,自然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系的所有学生,不愁工作。一个单位来招聘都要10多个人,每年来招聘的单位都有几十家,系里的学生甚至不够招。”测绘系1531班大三学生李卿鹏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以上,学生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7%,技能人才培养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我们喜欢用学院毕业生,他们肯学肯干,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四川省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何其刚表示。

  系统构建的育人体系

  “虽然只是一名实习生,却具有一名优秀水文人的职业操守,甚至在生命受到巨大威胁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们深为水文事业有这样的好苗子感到欣慰。”这封阿坝州水文局写给学院的表扬信,被院长刘建明拍成照片一直存在手机里。

  实习生名叫马煜飞。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使九寨沟水文站大部分设备瘫痪,河道断面变更,情况十分紧急。马煜飞主动请命,当晚通宵坚守在九寨沟水文站监测水位和流量,为抢险救灾提供了第一手水文数据。

  这个20出头大男孩的沉着和坚守,着实让一群水文前辈都竖起了大拇指。

表扬信全文

  刘建明说,学院培养出的众多学生总能给他动力和骄傲,也提醒着自己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立德为本,树人为要,以水为师。我们的职业教育,既要承担厚重的社会责任,还要有服务水利发展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学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面向全院师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2017年,学院成功创建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和四川省文明校园。

  同时,学院还充分利用四川省蜀水文化研究基地等落户学院的功能优势,开展校园歌手大赛、水利书画赛、新年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构建起以历史文化为源头、行业文化为基础、生态文化为格局、水文化为核心、课堂与群团活动为载体的行业性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全过程。

  勇于担当的社会服务

  以覆盖水利水电全产业链的强大社会服务能力,立足水利,大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坚持的自我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也使学院成功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

  2016年,学院先后在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为当地水利系统培训技术骨干500余人次,针对民族地区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吸纳农牧民子弟来校接受职业教育。

  2017年3月9日,学院结合都江堰地域优势、李冰治水文化品牌和学院的人才与技术资源,成立李冰继续教育学院。“这是省内首家行业性继续教育学院,也是我们服务四川水利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目前已培养学员2600多名。”学院党委书记刘锐介绍。

学院对口帮扶德格县贡空村的美丽新村

  同时,学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帮助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在2016年帮助甘孜州德格县贡空村率先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学院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帮助贡空村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同时让学生进村亲身感受脱贫的成果,打造一种养成式教育,不仅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服务社会,也在造福社会的同时,锻炼培养了师生服务社会的公益意识。

  学院还通过社会服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院属经济实体加强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帮助南美洲厄瓜多尔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尼泊尔、越南、印尼能源建设项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始终与国家命运、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这艘水利职业教育航船,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新的起点上,不忘初心,筑梦前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