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Baidu
map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李行伟:面对挑战 我们尚需更多努力
 
分享到:
2020-11-05

  □周妍 蔡金栋

  问:您认为现阶段水利事业发展的态势如何?全球面临什么样的水挑战?

  李行伟:当今时代,全球面临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等诸多难题。其中,气候变化对水安全构成严峻挑战。过去30年,我们见证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诸多威胁,包括降雨强度增加、极端水旱灾害、天气与作物模式变幻无常以及沿海水域变暖等,这一切均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

  此外,诸多沿海城市,尤其是占全球人口58%的亚洲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令这种影响不断加剧。尽管人们密切关注着海平面上升以及河流修复等问题,但对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依旧缺乏综合了解。在改进工程设计、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更是少之又少。

  整体而言,我们成功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结构化的解决方案,并在工程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对气候变化效应的理解以及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设施发展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比如全球变暖对水华和渔业资源管理所造成的影响,这已然危及粮食安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对绿色基础设施以及蓝绿基础设施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生态恢复以及“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且未能以严谨科学的方式详尽记录下来,供下一代工程师借鉴使用。

  全球水利工程领域需要应对日新月异的科学范式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所构成的挑战,其中包括数字转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分子生物以及工程领域与科学政策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尽管信息产业巨头和初创型科技企业正在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与水”,但其对水服务的影响和收益却仍然未见。面对挑战,我们尚需更多努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水域相关的基础性和应用研究的有效结合尚处于初级阶段。

  问:在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应对全球水挑战这些议题上,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行伟: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一家全球性国际组织,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逾4000名成员,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涉水国际组织,在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和非洲设有分会。学会拥有顶级的国际专家,研究范围涵盖环境流体力学、水工结构、生态水力学、冰工程、河流泥沙、海岸与海洋工程、水资源与洪水风险管理、人工智能与水资源以及气候变化适应等多领域。学会致力于输出权威的科学和工程知识产品,如期刊、专著、学术杂志等,此外,还与联合国水机制在诸多全球性问题上展开密切合作。

  学会主要通过推动科技交流、技术转让、研究管理等全球行动,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学会核心成员成功助力诸多水利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致力于通过将流体力学引入水利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推动水利事业从以物理模型为主向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现代学科转变。

  问:对于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及中国专家主要参与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贡献如何?

  李行伟:早在学会创建初期,以时任学会亚太分会主席林秉南院士为代表的中国专家就在学会组织中扮演了积极角色。1980年至2000年期间,林秉南教授、李桂芬教授、王连祥教授、戴定忠教授、王兆印教授等人孜孜不倦的付出,为学会中国分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中国分会在诸多重要领域为学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整体而言,中国分会极大提升了中国专家的国际知名度,而中国专家则默默无闻地为推动国际科学活动做出了实质性努力。2013年,亚太地区分会秘书处由泰国迁至北京,同年,第35届国际水利学大会在中国成都成功举办,这都得益于中国分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分会鼓励中国专家参与国际会议,为诸多国际交流提供支持;致力于发展学生会员,培养新一代中坚力量;组织国外人员到访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访问和国际派驻;支持并协助香港和澳门专家参与各类国际项目,提升其对内地水利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问:您本人对中国分会未来工作的开展有什么指导意见和期望?

  李行伟:未来几十年,水利与环境话题将始终是大多数政府政策议程的首要议题,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等现象衍生出诸多水利、资源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第二个机器时代”也为下一代的水利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比如针对水韧性的问题,我们急需研究智能解决方案。其中,针对诸多水环境挑战所提出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持续激励业界在生态、水利、水文和系统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成果。

  为了推动科学内核不断向前进发,我们需要提升学会各个技术专委会之间的协同作用,为跨学科研究工作构建平台。此外,为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站稳脚步,我们需要继续勇敢向前迈进,努力强化机构多样性,提升国际政策对话中的参与度。

  希望中国分会助力学会实现这一愿景。目前全球各地存在地缘政治冲突,但我们仍需在各个层面为促进国际交流付出更多努力。希望中国分会能够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开拓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帮助学会进一步深化国际化进程,扩大学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5日

周妍 蔡金栋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江河评点:为民情怀守护人民安全
水利部召开安全生产视频会议 部署下阶段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多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江河评点:安全生产底线不容失守!
水利部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