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城”到“美城”
□本报记者 占任生 朱燕红 通讯员 万晨茜
雨后初霁,走近江西省萍乡市东江河武功山麻田镇段,只见悠悠碧水,白雾升腾,不远处的青山上瀑布飞落,美不胜收。
东江河是赣江一级支流袁河的源头,曾经河道狭窄、乱石堆积、杂草丛生,时常在遭遇山区短时强降雨时因排泄不畅而发生山洪。
回想起2020年6月25日的那场暴雨,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农村农业水利局副局长林洪滔心有余悸:“山洪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沿河46栋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治理东江河刻不容缓。2020年年底,袁河武功山东江河段幸福河湖项目开始建设,从水安全保障、水岸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利用等6个方面着手,加固两岸堤防、兴建生态廊道、打造亲水步道、建设河长制湖长制主题公园和小型文化广场等,并将东江河河道从50米拓宽到100米。2023年年底,项目完成阶段性建设。
东江河经过整治,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升到百年一遇,曾经季节性断流的河道实现长年有水,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依托优美的山水环境,当地群众将自家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人均年收入大幅度提高。
实现“乱石滩”到“清水河”华丽转变的,还有位于萍乡市安源区的白源河。
安装河道护栏,修复加固河岸,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打造水文化广场,完善亲水融水乐水平台……安源区多措并举推进白源河安源区段系统治理,将白源河河道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在沿线构筑了亮丽生态岸线。曾经少有人烟、污染严重的城乡接合部,现在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吸引了大批游客。
东江河、白源河的水美变迁,是萍乡市近年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因煤立市、因煤兴市的萍乡依托煤炭资源,曾被称为“江南煤都”。随着时代和工业的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无序排放,境内河流污染严重。
生态优先,系统治水,萍乡搭建纵横联动的河湖管护体系,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稳步推进萍水河、栗水、袁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探索构建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如今,萍乡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4年实现“双百”目标,秀丽多姿的江南山水美城画卷徐徐展开。
作者:占任生 朱燕红 万晨茜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