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夯实科研根基
——江西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灌溉实验站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组织党员深入田间调查 本报通讯员 李桓 摄
党员普及节水知识 本报通讯员 吴彩云 摄
□本报通讯员 李桓
为科学研究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种植结构、灌溉规模、农业面源污染,1977年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组建灌溉实验站。40多年来,灌溉实验站着眼农田灌溉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夯实科研根基,为服务“三农”贡献技术力量。
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理论学习
灌溉实验站党支部抓牢理论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支部每月围绕“第一议题”安排1~2名党员结合岗位职责讲微党课,增强党员理论学习主动性,促进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有效融合。同时,支部每季度开展一期学术沙龙,与帮扶对象一起学习研讨,形成学习新理论、了解新形势的浓厚氛围。
此外,灌溉实验站党支部细化量化支部优秀共产党员评选5项标准、18条指标,切实把好的标杆立起来;建立“党员先锋岗”领干制度,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认领并负责科研、技术服务、基地管理等任务的落实;压实服务灌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进三服务”工作机制,通过党员结对联系村组、农村企业和种粮大户,帮助群众现场解决生产难题。
建强支部班子 深入田间地头
支部班子“耐得住寂寞、担得起重任、做得出成绩”,是几代灌溉实验人薪火相传、农田灌溉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而如何选好“带头人”,是建好支部班子的关键。
现任支部书记谢亨旺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党建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思考,积极拓展“党建+技术服务”,引导党员深入科技创新前沿。
宣传委员靳伟荣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宣传工作的创新方法,深入发掘身边感人事迹,讲好支部精彩故事,引导年轻党员干部接续奋斗。
灌溉实验站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四强”党支部创建和灌溉实验站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与此同时,支部开展“深入田间调查研判,助力灌区抗旱保粮”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水稻生长发育状况,测定土壤墒情、渠道流量,建立水稻需水“三个10天”滚动预报机制;聚焦农户最关心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水利科技服务下乡,助推农村饮水安全”活动,组织党员帮助农户检测家用饮用水水质,普及农村饮水安全知识。
全面服务“三农” 培养优秀人才
灌溉实验站立足全省大中型灌区和水资源管理,持续开展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大中型灌区建设管理等技术支撑工作80余项,累计服务农户500余万人次,助力农民增收约2.2亿元,为新时代赣鄱大地粮丰民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灌溉实验站充分发挥其作为全省唯一灌溉实验站的优势,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全国科普日”“学习雷锋日”等节点,持续打造农业节水科普宣传品牌,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科普工作的深度融合。
如今,这些“泥地里挖回来、太阳下晒出来、汗水里泡出来”的成绩,一直激励着这支“红心向党,水润三农”的党员先锋队伍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作者:李桓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