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卧虎山水库增容工程,南部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时值深秋,山东济南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的一个个水利项目,正在鲁中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2年10月,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和任务,并结合济南实际,决定深入开展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活动。
此举旨在通过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试点,构建起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体系和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不断提升泉城水生态的自然、管理、用水和意识文明水平,形成“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现代水利发展新格局,实现“泉涌、河畅、水净、景美、人和”的总体目标。继而,从根本上统筹解决济南市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问题。
活动开展两年来,济南市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狠抓政策落实,强化细化工作措施,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创建工作形成鲜明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特色
打造健康优美的水生态格局
按照“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目标,济南市积极推进水系生态建设,如今全市水生态和谐,水环境优美,泉城风采日益彰显。
城市核心区水生态保涵养源不断加强。结合南部山区绿色发展,济南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项目为重点的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收效显著。南部山区相继实施的土屋峪、大佛峪、金刚纂等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植树造林,整理水系,有力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济南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玉符河将成为具有防洪补源、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绿色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新型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
截污治污、河道治理有序推进。城区腊山河、兴济河、大明湖、大辛河四大分区内65条河道截污整治收到实效;英雄山路、金牛公园、赤霞广场等多处中水处理站建设投用,消除河道污水直排口1000余处,每天截留污水6万多吨,基本实现河道内“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的目标。实施大明湖水循环工程,建设历阳湖等亲水景点,大辛河、全福河等7个河段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使沿河绿色景观带更为畅通。
湿地保护、修复和建设协调推进。小清河源头综合治理项目(济西湿地公园)景观效果初步显现,具备通航条件;白云湖人工湿地二期工程主体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大明湖至小清河连通工程(含北湖湿地公园)正紧张有序实施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启动北湖主体开挖。
多措并举
强化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是创建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济南各级水利部门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活动的总抓手,通过“三条红线”控制措施,促进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
济南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修订并颁布实施了《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印发《济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及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水资源管理目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规模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4项指标,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目标。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编制完成《济南泉域重点强渗漏带保护修复规划》,开展了玉符河、泉泸渗漏带回灌补源工作,2014年,卧虎山、锦绣川两座水库累计补水5000多万立方米,确保了趵突泉11年持续喷涌。
不断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在推进东部城区供水,统筹协调城市防洪、供水、排水、河道治理等工作中,加强协作,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多部门合作共建机制。积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联合市物价局、财政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目前供水价格进行了充分调研,从居民生活、企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旅游星级饭店、特种行业用水5大类入手进行论证,形成水价改革意见。
积极建立水权转让制度,结合济南市水资源禀赋和管理体制,以多级水权为核心,以保障各级取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初步制定出“全市取水许可暨水权登记方案”和“水权分配框图”,为建立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强化保障
完善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
城乡安全供水,事关民生福祉,直系百姓生活。在创建活动中,济南市同样给予高度重视、极大关注,并全力抓好三件大事。
全力推进水源连通工程。依托全市大水网,科学规划了六大连通工程,科学调配区域水资源。目前,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主体已建设完成,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龙泉湖“五库连通”工程于10月26日开工建设。“五库连通”工程实施后,将实现当地地表水、长江水、黄河水的联合调度,互连互通,年最大调水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
加快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按照生产、生态使用地表水,生活使用地下水的供水原则,重点实施东联供水工程和泉域补给区60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东联供水工程以鹊山水库为依托,向济钢、黄台电厂等重点企业提供原水,置换地下水供市区生活用水及保泉需要,日均置换地下水约10万立方米。泉域补给区60万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以引黄、引库、引河等地表水为主置换灌溉水源。
开展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管网升级改造,提高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强化水质监测,提高供水水质。商河县今年年底将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丰富内涵
彰显泉城特色的水文化
“家家泉涌,户户垂柳”,这是古人对泉城济南的赞美,更是济南市独具特色的名片。
两年来,济南市紧紧抓住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市的契机,以水为魂,以泉为媒,不断强化水利宣传,大力弘扬以大明湖、趵突泉为特色的泉城水文化。市水利局利用“世界水日”有利时机,通过设展板、发传单、组织投票等方式,开展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和水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组织“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提升护泉保泉影响。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读本,通过组织中央和地方媒体,开展水源连通、河道整治、截污治污、生态景观等水生态文明重点工程的系列报道,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实施“水生态文明试点科技支撑计划”,不断丰富水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内涵。把济南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水生态文明状态诊断与济南市建设路径研究、济南市生态水系构建技术与示范等5大专题24项子课题进行研究和推广。“支撑计划”的实施,对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其他地区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各方联动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
“水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离不开济南市各行业、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济南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六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架构下,济南市成立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创建活动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编制完成11个县(市、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小清河湿地风貌区水生态建设、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河道治理等专项规划,为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面对建设任务中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济南市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政策,发挥市本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拓宽投融资渠道。
发挥本市四大投资集团投融资平台作用,让玉符河等重点河道,济西、华山湖、北湖等湖泊湿地,分别由市四大投资集团进行土地熟化、运作实施。现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64.5亿元。
目前,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市水利部门以水网水系建设为重点,以客水补源为关键,以河道综合整治为抓手,按照“南部补源、中部造景、北部净化”的总体思路,正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深入健康开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