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睿 特约记者 崔华
历经十余年努力的新疆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后,下游植被恢复面积达1333平方公里。
据塔管局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年节水27.22亿立方米,实现了节水目标。治理工程投入运行后,每年平均下泄4.75亿立方米,超过规划报告确定的年均下泄3.5亿立方米的生态输水任务,并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世界第5大内陆河,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然生态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塔里木河流域总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涵盖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绝大部分,流域内有五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全流域总人口1069万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干流下游近400公里河道断流,尾闾台特马湖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218国道多处路段常被流沙掩埋,具有战略意义的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01年,国务院批复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项目总投资107.39亿元。规划报告明确: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平原水库节水改造、地下水开发利用、河道治理、博斯腾湖输水系统、生态建设保护、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前期工作和科学研究等九大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实现“四源一干”总节水量26.6亿立方米,在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干流阿拉尔来水量达到46.5亿立方米,开都-孔雀河向干流供水4.5亿立方米,向大西海子水库以下下泄生态水3.5亿立方米,使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严重退化的被动局面。
大量盐渍化耕地得到改良,沙地面积减少204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库鲁克塔格两大沙漠合拢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18国道经常被沙埋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以往难觅踪迹的野生动物开始常见,塔里木河两岸植被重现生机,实现了“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规划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