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70316594728531492.jpg)
鸟瞰家园
![](./W020170316594728539463.jpg)
水润新农村
![](./W020170316594728687537.jpg)
塘满村美
![](./W020170316594728685291.jpg)
土家茶韵
![](./W020170316594728683261.jpg)
宜都市中小河流治理九道河一景
中国水利网站3月16日讯 (特约记者 李广彦) 近日,湖北省宜都市龙潭河村和大溪村入选全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去年该市洋津畈和大战坡两个村也榜上有名。宜都新农村一天比一天美丽,得益于生态水利建设。
宜都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三大“康养试验区”之一。近年来该市定位“美丽宜都”坐标,围绕“碧水蓝天”目标,贯穿 “生态绿色”理念,突出水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年水利项目投资过亿元,生态水利不断向纵深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3期小农水项目和部分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并对24条中小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效果,促进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枝城洋津畈村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荒山变为桃花源,客商进驻,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特色养殖基地相继建成,农民通过发展桃花节、采摘水果、药材种植、农家餐饮、垂钓等特色产业,发展休闲旅游项目,“红岩河休闲度假区”已见雏形。在小水利项目支持下,大战坡村成为柑桔专业村,目前抓住国家生态公园建设和大战坡村果园场品改园建设契机,科学规划布局,水、田、路、村和谐并举,村容整洁环境美。龙潭河村属山区夹小丘陵地形,在水土保持项目支持下,大力种植茶叶,如今,茶叶已经成为全村主导产业,受益面积2000亩,平均每亩增收4千元左右。全村以茶叶种植及特色茶文化为引领,与旅游观光等产业相结合,全力打造茶叶生态公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溪村人平耕地不足1亩,过去村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在上级水利部门支持下,宜都实施大溪水库除险加固整治,水库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后,水利部门利用水库优美的双曲拱坝资源,让利于民,帮助农民发展库区旅游经济,库区呈现环境秀美、水质优良、野鸭戏水、青山倒影、层林尽染的美景,游客慕名而来,农民回乡致富。
宜都市2014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水权确权试点县市之后,2016年11月又作为唯一的县级市被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确定为全国水流产权确权六个试点之一,其“一河一策”被选为全国2016年十大基层治水经验。2017年,宜都市政府持续加大生态工程投入,积极办好惠民实事工程。在水环境生态治理方面,对42条中小河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新建杨家湖、三板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方面,完成6.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潘家湾供水提升改造工程,让广大农民吃水更卫生、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在保护水环境方面,深入开展长江沿线重化工和造纸行业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工业水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强化排污口和涉磷企业监管,确保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加快城西片区、红花套、枝城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绿色幸福村建设,计划新增省绿色示范乡村8个。
据了解,湖北省政府明确从2016年起,每年重点支持300-500个村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2000个左右美丽宜居示范村,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宜都市水利部门负责人说:大力发展生态水利不仅改善水资源环境,也是惠民之举,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水利大有作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