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7日讯(通讯员 程勇 周保健)湖北省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所在地、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丹江口市突出水质安全稳定,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核心地位,确保一库清水北送。
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并在库区沿岸建设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武警奥运林等五个生态纪念林基地,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70万亩,退耕还林41.85万亩,人工造林64.7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4.2%提高到51.64%。二是大力实施“绿满丹江口”行动。用3年时间,实现宜林地造林2.4万亩、通道绿化4.2万亩、村庄绿化2.08万亩、石漠化造林绿化1.5万亩,为保护库区水质筑牢了生态屏障。三是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5年投入资金14702万元,对全市147个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受益人口17.8万人。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已有7个镇25个村获得了省级生态镇、生态村命名,8个乡镇132个村获得了十堰市级生态镇、生态村命名。
全面推进《规划》实施,全面提高治污能力。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该市7大类48个被纳入,规划总投资6.44亿元。目前,48个项目全部完工。同时,先后投入3亿多元,对工业、生活废水进行达标治理,有效改善了水质环境。
全面实施流域治理,务求水质稳定达标。一是在全市55条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修建坡改梯1204公顷,配套小型水利水保设施5800多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多平方公里。二是开展官山河综合治理,使官山河水质由IV类转为Ⅱ类。
全面开展“清水行动”,强力整治环境污染。一是开展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专项整治行动。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二是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在一级保护水源区内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一律强制拆除;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筑设施,进行专项集中整治;对网箱养鱼进行了取缔清理,将在今年4 月底全部清理到位。三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开展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用地、违法开山(含违法采伐)、违法建设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全面健全长效机制,努力保障水质安全。一是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努力实现减排目标。制订了《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确定了10个重点减排项目,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工作任务。“十二五”以来已投入7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和总量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削减2757.7吨、452.3吨、261.1吨、708.3吨,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二是严把红线关,牢固“源头控制”。在新建项目环境准入上,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特别是对库区水质有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不予审批。在库区核心水源保护区,已连续多年实现对水体污染项目零审批。三是落实河长负责制。对所有入库河流均落实市、镇、村三级行政长官负责制,全力保障水质安全。四是营造宣传氛围。市属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保水护水先进经验和典型;在武十高速、太和大道、城区出入口等主要位置,设置保生态公益广告牌25块。通过水源区和受水区媒体互动,宣传该市保水护水的做法和经验,提升了丹江口库区的知名度。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