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23日讯 (特约记者 张国锋) 内蒙古敖汉旗古鲁板蒿乡周家地村玉米苗情喜人。村主任赵永志喜兴的介绍:“以前种地是和老天打赌,能不能收成老天说的算,自从农业水价改革,种啥都收,生工、节水、增收了。”
周家地、东他拉、新兴、康家营子4个行政村是敖汉旗是古鲁板蒿乡小山灌区灌溉范围,201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定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区覆盖灌溉面积2.27万亩,受益户3459户,总人口14398人。工程计划总投资1501.48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自治区各级财政配套资金501.48万元。计划用水量控制指标850万立方米,对4个用水户协会颁发水权证书确定农业水权、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业节水奖励机制、探索开展试点项目区水权转让工作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对试点项目区原支、斗渠防渗衬砌渠道维修1.43公里,支渠防渗衬砌13.309公里,斗农渠防渗衬砌22.892公里,支渠进水闸改建32座,斗渠建筑物改建3782座,二级扬水站维修改造11处,新建计量配套设施140座。
项目的实施推动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彻底淘汰需水量大、产值低的作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 对敖汉旗百万亩水浇地用水、节水、水费收取、粮食增产,起到示范引领重要意义。
该项工程负责人梁海喜兴的告诉笔者:“周家地、东他拉、新兴、康家营子是2015年进行农业水价改革的,同年对小山中型灌区进行了节水配套改造,现在这4个村的地是旱涝保收。” 新兴村张双发承包了300亩耕地,水价改革后,由年年种玉米,改为制种,由于有水源保障,他年收入100多万元。张双发激动告诉:“头几年种玉米,靠天收,浇一次地得300多立方水,一亩花100多元,现在好了一亩150多方水,你看这渠道衬砌到地头,打开闸就浇地。”东他拉村刘向阳说:“那年水价改革后,土渠变成了水泥渠,渠道还有了小闸,浇地方便多。”张秀军是古鲁板蒿乡分管水利的副乡长,他说:“我当水管站站长时,到浇地时就头疼,老百姓浇地因为打架,村和村争、组和组争,大水漫灌,水价改革后,老百姓的矛盾没了,地也平了,到谁家浇地谁来人。”
在小山灌区,负责人齐力介绍:“小山灌区过去是乡管,现在归属山湾子水库灌区管理处,自水价改革后,用水户成了主人,每次浇地省100多万立方米,灌区省水,老百姓省钱、省工、粮食增收,有的村还搞起了产业调整,甜菜、谷子、葵花成了主要作物。水价改革解决了农民用水最后一公里。”
水利局局长朱久昌介绍:“敖汉旗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农业用水十分珍贵,农业水价改革后为农田作物适时灌溉提供可靠保障,在改善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节约水资源,提高效益,改善环境,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节水增粮十分明显,粮食亩产由改造前亩502公斤提高到606-800公斤,新增经济作物生产能力37万公斤。”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