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洪涛
《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显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3亿多人民的中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献词中深情地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明确指出,水利各级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为重点,着力夯实全面小康水利基础。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迈入小康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水利为推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彻底扭转,因水致贫现象仍较突出。这些地方穷在水上,希望也在水上。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解决好贫困地区水的问题是关键,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加快补齐补强贫困地区水利短板,从根本上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水利各级部门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举全行业之力推动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夯实全面小康水利基础,不仅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更需要明确的思路和精准的举措。“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系统阐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为我们做好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十三五”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把提高贫困地区水利服务与保障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贫困地区民生改善作为水利扶贫的重点任务,把守护贫困地区绿水青山放在水利扶贫优先位置,把破除贫困地区制约水利发展的机制障碍作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农村水电工程、基层行业能力、涉水管理能力八大任务建设,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贫困地区水安全保障体系,真正发挥水利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撑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覆盖的人口、覆盖的区域都要全面。水利扶贫涉及老、少、边、穷等不同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要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必须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创新扶贫方式,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胸怀全局,全面推进,进一步明确水利扶贫攻坚的任务和方向,在“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片区联系、对口支援、老区建设”五个战场同步打好攻坚战,着力构建“五位一体”水利扶贫工作格局。在不断改善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合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五位一体”既是水利扶贫攻坚的内容,也是整体性目标,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滞后。水利扶贫攻坚要按照“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举全行业之力,加大支持力度。绝不能让水的问题成为任何一个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短板,绝不能让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因为水的问题被阻挡在小康门外。
全面小康已经进入倒计时,脱贫攻坚已经发起了最后的总攻。我们要攻坚克难,攻城拔寨,只争朝夕,坚决打赢水利扶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和人口解“水困”,拔“穷根”,摘“穷帽”,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