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春节刚过,在东平黄河出湖闸管理所姜沟控导的黄河岸边,几位身穿棉大衣的黄河职工拿着冰钎“砰砰”凿开冰面,用尺子测量冰凌的厚度。用准确的测量数据,记录着凌汛的情况,在冰冷的寒风中,履行着黄河职工的神圣职责。
他们是东平黄河河务局出湖闸管理所的职工。当笔者见到他们时,他们已完成了三个冰凌测点了。“本来测一个点就可以,为了保证准确率,多测几个点比对核实,这就更准确了。”职工杨复军对笔者说。
他们或弓着腰,或蹲着,反复在冰面上测量,喘出的热气瞬间在冷空中散开,鞋子已被浸湿结成了冰碴。“有时早晚气温温差大时,得重测几次,穿着棉大衣行动起来真不方便,”老杨回头对笔者说。寒风不时地把他的棉大衣衣角掀起,头发上结起了冰霜;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风雪无阻;过年时,依然坚守岗位,测完最后一个点才赶回家。他们密切关注着凌汛变化,与黄河构成黄河岸边最和谐的美景。
在控导的不远处,是测凌人的“家”,一个极其简朴的家,一张床、桌,一只烧火的炉子,和一辆旧自行车。桌上面摆放着几个档案盒和一叠厚厚的纸,床上放着一堆厚厚的棉被,墙的四壁张贴着各种规章制度,窗户上的塑料纸是用胶带粘上的,全部家当,一目了然。当测量回来时,及时整理凌情数据,快速整理、上报。“咱严格按制度办事儿,既然组织把活交给咱啦,就得把值班做好,不能光说不练啊。”老杨严肃而认真地说。
老杨告诉笔者:“晚上是最难熬的,冷风呼呼地拍打着塑料窗户,吃完饭钻进被窝,虽然盖了好几床棉被,要半个小时才能暖热呼,这鬼天气太冷了。真到淌凌的时候,想到淌凌的密度,怎么都睡不着,生怕出现一点闪失,披上衣服出去转悠一圈,发现情况良好时才安心休息。”在这样的环境里,老杨度过冬季里的一个又一个安全的凌汛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老杨只是众多防凌职工中的一员。他们默默无闻,坚守岗位,在这寒冷、寂寞的黄河岸边,他们坚强守候;为了凌汛安全,他们失去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测量数据,他们反反复复的测量。他们安“家”在黄河岸边,将自己与黄河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黄河保护神。
夜深了,黑夜将防汛屋淹没了,母亲河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黄河人,日夜的守候,母亲河不会寂寞。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黄河凌汛的安全,有了黄河的岁岁安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