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华 师晓莹
10月7日晚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再次侵袭云南,震区灾情令人揪心。灾区震损水利工程运行如何?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没有受到威胁?强震发生后,带着深切的关怀和牵挂,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迅即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并派出国家防总工作组和专家组(下称工作组和专家组)一行16人于8日从北京直飞普洱。
据介绍,工作组和专家组组长分别由国家防办副主任王翔和长江委副总工夏仲平担任,其他组员分别来自水利部建管司、水规总院、大坝安全中心、中国水科院等部门。组员中,有多人的身影屡次出现在国内其他地方的抗震救灾中,有人甚至是因处置鲁甸地震堰塞湖前几天才从震区返回北京。下飞机后,工作组立即分成3个小组,一组驻守景谷县,另两个小组分别赴墨江县和临沧市,与省、市水利部门工作组和专家组一道开展水库、饮水设施、堤防等震损水利工程排查工作。
虽然已是10月,但滇南的气候依旧潮湿闷热。工作组和专家组顾不上吃饭喝水,坐车沿着通往长海水库的盘山土路颠簸前行,路面上多处路段泥泞不堪,非常湿滑,而一旁就是数百米高的悬崖,行车十分危险。经过大约3个小时的行车,灾情最为严重的长海水库终于跃然眼底。
在长海水库,工作组和专家组仔细察看坝顶、护坡的相关险情和从涵管涌出水流的浑浊程度,并对纵向贯穿的裂缝进行丈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工作组和专家组在现场与省市级专家以及武警水电部队相关负责人进行讨论,听取建议和意见,就险情处置寻找最合理的方案。最终,各方对开挖溢洪道进行泄洪、尽量腾空库容的应急处置方案高度认可。
“长海水库与下游的永平镇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如果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要趁着没出现降雨的好时机,按照已定的处置方案科学、高效、安全进行施工,并做好大坝的沉降、位移、渗流等观测及下游群众的转移和预警工作。”工作组和专家组提出建议。同行的普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连连点头,表示听取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全力以赴做好险情处置。
位于镇沅县的文板水库,存在放水洞震后洞内渗漏显著增大、大坝左岸山坡及坝后渗漏量明显增加、山体滑塌造成启闭塔损坏严重等险情。经工作组和专家组初步鉴定,震损险情达到危险级,并提出尽快降低水库水位,制定和落实下游受威胁地区约6000名群众的转移预案,安排专人每天检查观测渗漏量变化情况,尽快编制除险加固方案并组织实施等建议。在工作组和专家组以及省市相关部门的督查下,镇沅县水务局已成立文板水库抗震救灾专项工作组,并指定一名县领导负责,同时派出2名技术人员到现场开展监测工作。
留守景谷县的工作组和专家组成员持续关注长海水库的后续处理情况。据介绍,截至10月12日15点,水库水位1714.13米,水位共下降2.98米,距离预计水位还差3.53米,下泄水量63.6万立方米,溢洪道边坡和大坝未见异常。10月9日—12日,连续4天,工作组和专家组还分别深入到白沙田、博尚、哪沙箐、芒片、柳树河、木刀河、龙塘山等数十座水库排查震损情况。
让灾区人民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放心、清洁的饮用水,也是工作组和专家组的要务之一。9日下午,工作组和专家组到震中永平镇察看供水主管线震损现场,并了解到,向永平镇2.8万人供水的主管线已经抢通,仅影响供水3个小时。而供水范围有700余人的天索村蓄水池,池内局部出现震裂,但未影响供水,工作组和专家组要求当地加强观测,对裂缝进行应急处置。
针对地震中各类水利工程出现的险情,工作组和专家组结合普洱、临沧的地理、生态、民俗等情况,从表象和潜在因素客观地指导评估灾情,并要求灾区水利部门要把抢险与恢复重建规划有机结合,早日恢复重建。13日,各地都在紧张有序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组和专家组在连续确认险情平稳后,从震区返回,在后方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