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刘娜 通讯员 袁理
“千里之外”就能监测农田种植状况,动动手指田间管道水就汩汩流出,土地干燥了会自动“喊渴”,天气变化了会及时发出“警报”……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场景,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隆平高科合作社”),全部都成了现实。
成立于2011年的隆平高科合作社,是一家以水稻种植、农机服务、农业技术培训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为主的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流转土地2680亩,大面积的水稻让农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却也让合作社理事长袁虎忧心忡忡。
“这一片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比较差,传统的渠道灌溉耗时、效率低,难以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大面积种植存在一定风险。”这个80后的“庄稼汉”开始思索,能否采用不一样的灌溉模式,达到节水、节地、节能,减成本增效益的目标。
这样的境况并不是隆平高科合作社一家面临的困境,传统的渠道漫灌方式能耗大、效率低,已经制约了一些地方的农业发展,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刻不容缓。
湖南省水利厅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发展方案和2017年奖补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地可因地制宜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拟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方式,对自主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给予适当奖补。
望城区人民政府迅速组织区水务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成立了高效节水灌溉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高效节水灌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负责日常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水务局立马与潜在实施单位对接,扎实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隆平高科合作社抓住这个好机遇,发展管道和智慧灌溉成为一条新出路。“以前灌溉要先将水抽到灌塘,灌塘再到渠道,再到田间。水源距离远的,有时要两天水才能到田里。”袁虎说,现在的管道灌溉能做到及时灌溉、节省人力,灌溉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经过长沙市水务局、望城区水务局的专家论证,开展整体规划,铺设管道,进行项目施工,进行智能灌溉平台软件开发……隆平高科合作社这2680亩土地成了“试验田”,其中1776亩土地用上了管道灌溉。结合长沙市水务局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要求,280亩土地启动了智能灌溉试点工作。这种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灌溉系统结合水稻生长周期用水需求,实现定流量、定时间、定周期的自动灌溉和施肥。
打开手机APP,哪些地方需要浇水,浇多少水,屏幕上一目了然,手机上按几下就能搞定;根据实际情况,系统可以自动设置水位线,农田缺水时自动启动灌溉……隆平高科合作社一名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着。他说,通过智慧节水,能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
凭借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隆平高科合作社将进一步打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让生机勃勃的千亩农田喜迎丰收。
自2016年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来,望城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970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85以上,灌溉用水量节水50%,每亩地节水146立方米,年节水量为192.28万立方米,增产增收效益突出。灌溉条件的改善,也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农业企业的土地流转,提升了土地的综合效益。干旱缺水的情况解决了,地面小气候得到改善,生态效益也逐渐突显。实施2017年度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年内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