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河穿过市区 袁立云/摄

金山河畔景观 袁立云/摄
□袁立云 毛新春
广东省惠州市的金山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一条河清景美的河流,也是东江百姓记忆中一段安详久远的美好回忆。但在城市繁荣发展的步伐中,这种人水和谐相处的美景被打破了,生产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河道污泥淤积,使得金山河黯然失色,光彩不再。
惠州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后,在综合治水方面下足了功夫。2011年年末,总投资9.26亿元的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破土动工。这是一项以“城市之脉”为主题的河道景观绿化工程,具有“防洪排涝、截污治污、生态修复、景观美化”四大功能。河道全线还结合商业、文化、居住、旅游等元素,铺设绿道15公里、亲水栈道16公里、绿地32万平方米,为全市人民呈现了一条河畅、水清、岸绿、路通、人悦、景美的“生态长廊”。综合整治后的金山河成为惠州市河涌整治的示范样板工程。
2012年年初,惠州市政府将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列为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以整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这是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当场给市民的拍板承诺。副市长邓庆忠率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定期现场办公,每周一次的步行检查督导,是对工期保质保量完成的不懈坚持。而工程项目部分组施工,奖惩评比的创新管理模式,则是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力保证。
惠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高度重视,在各有关部门和参建单位的合力推进下,全市上下按照部署,万众一心,将分散到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工程实施中的范围广、时间紧、难度大等问题,都被综合整治工程的队伍一一攻破了。
项目指挥部为有效地控制时间节点,科学制定项目建设时间倒逼计划表,以优化组织施工,高效推进施工进度。4个月便完成了400多亩地的征用拆迁工作,7个月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投资近10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创造了“三个10的金山河速度”。
历时近一年、耗资9.26亿元的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终于如期地实现了综合整治目标,金山河“生态长廊”呈现在世人面前,为身处快节奏繁华都市的人们营造了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
如今,市民期盼多年的整治工程得以圆梦,而蜕变重生的金山河更是展现出了新风貌。
河畅:通过清淤疏浚、河床换填,改变了原金山河防洪标准低、河道弯曲狭窄、淤塞严重和杂草丛生等旧貌,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达到了河道畅通、水体流动的效果,将金山河防洪排涝的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水清:在完善沿河点式截污的系统基础上,沿河新建了截污管网约15公里。新建水闸、补水泵站和引水隧洞各1座,上游新建128万立方米的激流坑水库,把隧洞与红花湖水库结合起来,作为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的补水水源,这一“源头活水” 在增强水体流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从而彻底改变了原金山河水体污染、水质堪忧的状况。
岸绿:河道沿线及周边地区建设的景观绿化面积共35万平方米,其中种植的乔木、灌木总计1.82万株,景观公园呈带状分布。岸道上,绿树红花错落有致,乔木灌木高低相间,亲水栈道在一片浓密的绿意掩映之下,环境宜人,成为居民散步、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路通:金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沿岸新建了人行桥8座,交通桥6座。新建机动车道12公里、绿岛11公里、人行步道22.2公里、亲水栈道7.7公里,筛月桥、明德桥、赏月桥这些拥有别具一格的设计和名称的桥梁,与城市整体交通路网相连,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城市交通,也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人悦:原来金山河的“脏、乱、差”,一直都让沿线的居民们“惧”而远之。整改后的金山河,在防洪排涝、河道自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给岸道沿线进行了生态覆绿。精心营造的沿岸景观,亲水平台、游玩健身措施、地下停车场一应俱全,成为老少皆宜、乐于游憩的新去处。
景美:以听瀑抒怀、银河筛月、白鹭栖霞、曲水赏月、南山公园、河川临渊、古台望月、朝晖晨曲为主题的八大景点,为金山河沿岸着色添彩。供游人观赏的飞瀑涵洞、赏月亭台,居民健身的南山公园、朝晖晨曲,在金山河两岸交相辉映。而二期规划中的古塘新曲、激流鸣谷景点的加入,将使金山河扩展出十大景点。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曾经饱受诟病的金山河迎来了华丽转身,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市委书记陈奕威说,金山河的整治拉开了全市河涌整治的序幕。治水新征程的开启,需要各方各部门总结整治的经验,将金山河整治工程打造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样板,河涌整治的示范典例。要按照市中心区每年整治一条河涌的目标,加快完成市中心河涌面貌的全面整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