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闲自得

翱翔

沐浴夕阳的余晖
□本报记者 刘铁军 文/图
从每年的11月开始,来自西伯利亚的白天鹅,排列成美丽“人”字队形,飞过空中,成群结队来到黄河三门峡湿地滩涂,享受4个多月的越冬生活。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冬天,在三门峡大坝上游3公里处的王官河湾,人们发现了白天鹅的踪迹。这段河呈弯弓形状,东西两侧为起伏变化的丘陵,挡住了寒风,气候较为温和。又因三门峡大坝每年蓄水调洪,形成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加上当地农民在滩地上种植黄豆、花生,为白天鹅栖息觅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10月至来年3月,来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逐年增多,从几百只到几千只,高峰期上万只,形成了滩涂湿地的一大生态景观。
白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为能吸引更多的白天鹅到三门峡安全越冬,2013年12月,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白天鹅及栖息地保护的决定》,将每年的11月22日定为“保护白天鹅宣传日”;10月底至次年3月上旬,为白天鹅越冬保护期。为防止汽车噪声、尾气污染等因素影响白天鹅栖息越冬,三门峡黄河湿地管理处还决定对园区湖堤路、青龙坝进行全线封闭管理。政府向市民发出倡议,不在白天鹅聚集、觅食、栖息地段燃放烟花爆竹,或开展其他影响白天鹅栖息规律的活动;号召市民保护湿地滩涂,举报侵占保护区及非法盗猎、运输、经营和妨碍白天鹅繁衍生息等违法行为。
三门峡黄河湿地管理处工作人员在白天鹅重点保护区路口设立了关卡,昼夜值班,禁止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划定了白天鹅保护区,并通过湿地水禽栖息地恢复、水生植物种植、鸟类栖息地营造和修复、河道清淤等措施,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白天鹅等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014年,在首批越冬天鹅飞临之际,三门峡首次划定总面积16万亩的白天鹅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任何破坏白天鹅栖息环境、侵占保护区土地、挤压保护区空间、从事商业性开发建设等活动;对非法收购、出售、猎杀野生白天鹅或者加工、经营其产品的行为一律“零容忍”。在规定的2.65万亩重点保护区内,严禁鸣笛、闪烁射灯、拾捡天鹅蛋,严禁采摘白天鹅喜食的植物、种子及果实,并关闭了区域内的“渔村”“农家乐”。
长期以来,每当河面冰封、滩地冰冻、气温骤降的季节,三门峡市党政机关干部、沿河乡镇群众都会组织起来,为白天鹅送玉米、蔬菜等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目前,三门峡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和灵宝湿地的冯佐、北村和北营,已成为白天鹅向往的天堂、热恋的故乡、快乐的家园。因为有了人与天鹅的和谐相处,有了天鹅与人的亲密接触,三门峡市也因此赢得了“天鹅之城”的美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4月7日